令心猛利,然心恒常改变意志之趣向,无如数数观择,而能灭除颠倒违障罪类、不敬等心。譬如对于欲贪毒境可爱之相,久再住心,则能反起猛利贪欲,若久住心思惟怨敌不悦违心之境,则能反起猛利嗔心。是故初修入道,于境之行相,显明不显明是一样,唯要慧心摄持其旨趣,数数寻思,如理观择,恒常如流,习心正道。
若不思择,住心修者,谓心不能住一所缘,为令如欲堪能住心,若是数数观察,住心不生,故当修止持心(然亦必依八正辅行)。此于后时止观中再详辩之。
复有说言,聪慧之人唯应修观,非聪慧之人唯应修止,此说非理。以凡修行皆须俱修(止观)二法,决无偏修之理,所谓慧者,言能无杂,简择一切如所有性,及能各各分别尽所有性。此是修行之人,于道久修,反多重大忘念(顾此失彼),念力钝劣简择取舍意渐迟钝,照顾不周。当知此即是走入错路之因也。
复次,如理寻思,次第相因,引生德用之定解者,如于三宝等功德数数了知,则能依此增长正信。于实生信,见其功德,则能反观生死过患。了知生死过患,再再观择,自然生起正意出离,出离心生,乃见解脱胜利,略得解脱之悦乐,由能放下私我。私我无蔽于心,则见自他平等,悲心故生。以此体解大道,(内息我私)发菩提心,决定利他,受行菩萨净戒律仪,誓行六度大行,始终信乐精进,而趣于道,必无中断沉没退舍。如是一切皆依观慧寻思经义。次第引生。故诸智人应于此理发生定解。而趣定知。再再旋还而成决定,他不能转,“是为无上菩提资粮”。
复次,于诸修行见理狭碍者。彼谓若以观慧极多决择而修行者,则能障碍专住一境胜三摩地,不能成就坚固一心等持。此当明解,若言其心专一所缘,如其所欲堪能安住,此三摩地先未成办,现新修时,若是数数观择众多所缘,定则不生。至若其定未成以来,引生之法唯应修止,此亦我许,但若谓如是定前观修众多引发,即能障定者,是全未解诸大释论宣说引发三摩地之方法也。经论处处宣说炼金和泥,调柔和软若止若观随意堪用,无大(句力)劳,即能成办胜三摩地,是最上方便故。
复次,若欲令心坚固安住所缘一境成胜三摩地者,有二种违缘,谓沈与掉是也。是时若其无间猛利缘修观择三宝功德之心,于彼沉没最易断除而生喜俱行心。欣乐决定,不劣不味,策励正知,舍彼沉没。如是策心对治,是诸定量师导共所宣说者也。若能猛利无间观见无常苦等过患,其心掉举自然极易断除,以掉举者是贪分所摄散乱心故。(以动治动顺彼习修)若欲沉掉二过俱皆远离,非是偏修一法可能,必要多修信心及解脱意乐,并各种资粮加行,视其信心乐欲资粮之程度如何,即是定道之深浅可判。得定以后更须将护习持无间,复须善巧知识先觉,随授应时所缘法要,开示定解,证明经道相应之义,不违教理。或增古德语录事实,充加圆满明白来去道程,万勿得少为足。若得善巧次第策励有方之师于法会说法开示大众之宣说,最能格外生智转变心力,较于暗中独思不可同等看也。如是闻思修是决定模范,不可计执说闻思众多与正修相违。彼等邪说分别应当断除,我今为于圣教法藏未能深入,思修不定,不解一切讲说皆为修持,修持不离讲说分解决择,一切圣言即是现前教授,教授不得违背圣言私作教授方法。是故依于经传广大教典立论详辩,亦利久修于道虚妄推度未决定者。依此于自所学修方道作反正归途之方针也。
今已显示如前所明弟子应如理依止善知识竟。而善知识应当如何引导修心之次第者。
丙二、修心次第。分二
丁一、依有暇身圆劝发修行之心。内中分三
丁二、如何摄取修行心要之义。
戊一、此中有暇者。离八无暇故。故何为八。
一、二、三、三恶道。极难生闻修机会,持戒正观是决不能。
四、盲聋□病,不能闻说。
五、愚智邪辩。不信三宝、业因果报,邪见破正法等。
六、无佛教。佛不出世,或正法灭尽时。
七、北俱庐洲。边地、(巾蔑)戾车、无苦无四众处、生而邪见。八、无想天等。除初生时及临没时,余心心所皆无所用,及恒常散乱欲天等。戊二、十圆满者,自他各五。
已一、自圆满五种者:
一、善得人生。谓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
二、生于圣处。谓生中国,四众游涉之处。
三、诸根无缺。谓性不愚钝亦不顽呆乃至□病,支根无缺能于善品精进修集。
四、胜处净信。谓于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心。以此“实”能生“起”一切因果等世出世间(定慧等)白净法故。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名胜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
五、离诸业障。谓能远离五无间业,所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随一所有无间业障,于现法中不作不行,以此业障于现生中不能转生涅盘及诸圣道。
已二、他圆满五种者:
一、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