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3-禅宗语录通集

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通集-御选语录-清-爱新觉罗胤禛-第164页

幢。大似寒梅經雪後。花開不是去年香。把斷一津非是入。放縱千流非是出。泊然心境湛兮澄。豈假絲毫功與力。無住無行不墮空。常明常照還如漆。滄海涓涓入百川。盈溪盈壑作波瀾。曹溪一滴遍三千。豈待拈花始莞然。月照寒潭波映月。月波浩渺潭皎潔。此中體用甚分明。何必諦詮墮言說。物物同參報化身。一塵不染淨光佛。淨光佛住在何方。即在眾微塵裏覓。渴飲飢餐朝復昏。本無些子異於人。纔言解脫即坑塹。脚底何非不二門。有作有為終屬妄。除煩除惱亦非真。若言如如成兩橛。試問此歌聞不聞。
示初學
達摩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假文字語言。蓋因眾生。以無量劫來。識情染習。一向外求。不知返本。但推窮尋逐。攀緣思慮。只益多聞。還成滯礙。故祖師慈愍。垂示後學。於剎那之頃。令明心地。直達本源。則言言盡是真常。無一句不指清淨之體。無一聲不闡圓妙之音。經云。先佛所說。後佛隨順。三藏十二部。即語言文字而非語言文字。從此了明而無了明之者。是為實語。不誑語。弗契斯旨。但隨文解義。墮於見網。如日下孤燈。失其所照。亟須勇猛精進。直下了脫。自有釋然於無邊教海之詮諦矣。
閒言說十則
有生於無。無生於有。有無相生。統歸之道。有為無為。超乎名言。是道耶。非道耶。
  道非巍巍。如仁者樂山。道非蕩蕩。如智者樂水。山水之外。道將何求。若執山水以為道。又復以魚目作明珠。且道究竟如何。山不是山。水却是水。
  人言空花。我談實相。人說山河大地。我道夢幻泡影。非衒異於人。正所以示大同。若以異為同。以同為異。風馬牛。
  不自見。故普見。不自生。故長生。以其無生。萬物大同。故覰無上菩提猶如兒戲。
  道本無動。故不在動。道本無靜。故不在靜。道若在靜。但守槁木寒灰。便超法海。道若在動。但逐颷塵野馬。即踏真如。總沒交涉在。夫體道者。但向湛寂就紛紜。紛紜成湛寂處會。
  千尋之木。成於尺寸。萬里之程。始於跬步。故道雖高妙。不離尋常目下。若舍近而求遠。厭凡而慕聖。是捨萌芽之木而求參天。不出戶庭而欲適遠。不謂愚得乎。
  一切自然。矯作則失。因無矯作。天地成其廣大。日月成其光明。山川草木。飛潛動植。自然合體。故曰如來藏。
  明鏡照形。其短長肥瘠一如也。釋鏡求吾貌而不可得。虗谷應聲。其大小緩急一如也。去谷尋吾聲而不可得。故曰在鏡即鏡。在谷即谷。
  大道希夷。不可得而尊。不可得而貴。安之隨之。和之同之。有而不有。為而不為。是名大道。
  寥廓者天。無物不包。浩瀚者海。無物不容。故則天者同其廣大。法海者同其淵深。至於道。不可思議而莫之量。
隨筆五頌
佛祖弘慈。拯溺一切。蓋為眾生。本真錮蔽。客塵揜埋。業濤騰沸。憎愛取舍。自縛自繫。輪迴生滅。致難脫離。
  憎凡愛聖。求靜厭喧。皆為執著。盡屬攀緣。在聖則聖。在凡則凡。處靜即靜。處喧即喧。本無方所。如珠走盤。
  素位而行。佛儒同道。俗則居家。僧則秉教。為臣當忠。為子當孝。能盡倫常。即為玄妙。絕世違情。捨明求照。
  或以釋教。遺棄綱常。競相排詆。如墨如楊。或慕邪行。裂衣毀裳。剺容撚指。妄自殘傷。兩俱謗佛。與道乖張。
  拈一放一。未是平沈。水不洗水。金不博金。心外非物。物外非心。物自是物。心自是心。何為昧昧。撥相而尋。
觀山
山之高兮。眾石所成。石雖眾兮。山一其形。千仞之山。一拳之石。石即是山。而山非石。
臨水
漚之與水。異形同體。結則為漚。散則為水。漚非是水。水却是漚。不如縱目。任其注流。
性根偈
恒沙諸佛同一性。此性無修亦無證。若離修證却成狂。動非動兮靜非靜(性)。
  觸目盡成顛倒見。山河大地誰形容。自從一覩明星後。物我原來無異同(眼)。
  若向音聲求佛法。譬猶假翅欲騰飛。何如撒手行平路。靜默語喧無二歸(耳)。
  見說旃檀片片香。此中非嗅孰知芳。若言佛性離聞性。何處尋求寂滅場(鼻)。
  百味莫言只一味。分明河淡海為鹹。必須一一從吾辨。始把塵砂作米鹽(舌)。
  幻化空身即法身。縱然認著亦非真。直將瓦礫成吾體。誰道身心奉剎塵(身)。
  動靜卷舒無二致。後前左右合其宜。若於意外求他道。何異輕金而重泥(意)。
錄語
我不談空空。亦不說有有。問我何所言。一聲獅子吼。
萬川一月印
一月緣何印萬川。隨波上下自年年。莫將戲論談同異。一月圓來萬月圓。
偶述
佛性非從色相尋。若離色相轉勞心。龜毛兔角真如體。鵲噪鴉鳴般若音。不是吾身同木石。直須木石即吾身。聖凡情見從生滅。山自高兮水自深。
皇四子和碩寶親王長春居士
  覺海論
覺以海言強喻也。海亦覺中之一物。覺不可以海喻。覺固無可喻。以海於天地間為物最鉅。故強以為喻。夫天一生水。降而為膏。升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