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悬谈会玄记-元-普瑞-第124页

(二果)  二從緣起(果之)
後合明二句(故釋)
三重明第二句(二)
  初指同此經(比中)  後以勝況劣(准於)
後釋第三偈(二)
  初總指釋前(後偈)二別明四句(四)
  初句法即同真(言是)  次句無常即常(世法)  三句道場證得(令於)  四句方便宣說(以方)
後結歸疏意(故知)
鈔諸佛兩足尊者一云福智二嚴悉滿足故二云諸有情中人天為勝皆有兩足不同餘類有無不定多少復殊佛為人天師云兩足尊。
  ▲鈔知即證知者知通根後二智或理量二智法謂所證知法者即俗諦法也常無性者真諦法也言即真如無性之理者稱無性理而無異味覺色心等諸法故起信論云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名字心緣等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即其義也。
  ▲鈔云何常無性下徵釋顯上義也言非自非他者非自性諦生故非他梵王等作故非具合前二故非離非無因自然故或可非自因非他緣非因緣共非離自因他緣因緣無定顯法無生即無性也言無性者有二義故一者一切法從本已來自無體相唯一真性故曰無性二者諸法無有差別自性故曰無性即此無性之處便是真理故以無性目於理也。
  ▲鈔因種即正因佛性者釋經中佛種二字也正因佛性如鏡本明緣因佛性如新顯明由此二為因成佛為果言故涅槃云下正證佛種是正因佛性義也言中道者以佛性非有無等邊故言種子者具為因義故言此種即前下指種同性也此約種性不分二別故種即佛性種即無性也故涅槃下證此種即無性亦證佛性無性二義無別也。
  ▲鈔緣即下釋經中緣字可知。
  ▲鈔起彼下釋起字以始覺顯本覺無復始本之異方得成道是起字義也然正因無來去今言起者由新明顯本明假言起耳實無能起所起之二法以本覺性自靈知故。
  ▲鈔唯以佛性下歸說一乘所以也。
  ▲鈔體同曰性等者重顯種性之義或遣妨也妨云法華云佛種何引涅槃佛性釋耶故此通也言體同曰性者始本無異故名為佛種即佛性也相似名種者因緣互相似故六度萬行依真流故還契於真故種類也故以佛性名為佛種故關中云者此取四聖疏中釋也言關中者即禹貢雍州之域東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四塞之地故曰關中言稻自生稻者證體同曰性同是稻故萌幹下證相似名種始終唯稻無別類故故云其類無差望所成果俱為因種(有說一段鈔文標下果種性者非也然有三字標故)。
  鈔二果種性下先釋佛種二字然有二釋初約性釋本覺出障果佛名佛佛真報其理道理不差名性此直談體性也說法度人下二約種釋釋謂種類他報化身佛佛種類相似故云類皆相似。
  ▲鈔果之種性下釋從緣起三字也謂前二利果(自利約性利他約理)依真理起故云從緣起也。
  ▲鈔故釋此偈云下合明二句歸說一乘所以也意云下鈔主重顯關中意也。
  ▲鈔此中知法下重釋第二句會同此經下疏云准如來藏具恒沙德眾生即在纏法身法身眾生義一名異故見一切皆成若爾諸佛何以更化眾生不如是知所以須化如是化者是究竟化無不化時以經釋云知一切法皆無性故即同前文知色心等法無性餘如十因最後中釋。
  ▲鈔准於下舉勝況劣釋也可知。
  ▲鈔住真如正位者以一切法住真如正位故皆無常性也玄贊云真如住諸法之中體性常有名為法住法有染淨離染得淨分位顯之故名法位與今鈔意異也故智論下引證以真如在一切法之中性無改變曰法性為一切法因曰法界一切法在中曰法住是一切法正位曰法位故為真如異名也。
  ▲鈔故涅槃經況之二鳥者經云娑羅娑鳥(音義云此云共行亦云白鶴)及迦隣提鳥(此云可愛是水鳥鴛鴦之類各二必俱)彼疏云諸佛如來得涅槃不捨世間不捨世間而入涅槃無常共常常共無常如二鳥遊止共俱不相捨離。
  ▲鈔今於道場者玄贊釋云於金剛座道場中證此諸法本體性已於無名相法中道師方便以名相說等言懸鏡高堂者即生公之意也下鈔中清涼釋云言懸鏡高堂者即無心虗照萬像斯鑑者不揀研媸故以絕常無常之靜心照常無常之圓理故云二而不二證道幽微故云不可言宣。
  ▲鈔故知下結歸疏意上之三偈雖皆一性之文疏中要略唯引一句耳問前鈔云今但引兩句准疏亦有兩句今何言唯一句耶答前兼能證人今正要所證一性故說一乘也。
  鈔一相一味之法者先標一相是法一味是喻所謂下釋且約四德者解脫我德離相樂德離三有為(生住壞相以滅異二相同壞相故唯三也)五塵男女(即離十相故)等相故滅相淨德滅二障等故下二句常德言究竟涅槃者是方便淨也從因方便而修得故言常寂滅相者即性淨涅槃本性淨故終歸於空顯一相無相之義也言解脫者下再牒釋解脫相也是真解脫者揀異離妄繫縛等解脫也故第二經云下證其揀異也言但離虗妄者離分段生死故得解脫但證得有作四諦故故云未得一切解脫也釋曰一切解脫即真解脫等者對會二經也亦會前法喻二名又云常寂滅下對會前二文也可知。
  鈔非但下躡其科文以釋經意也意明佛性即是一乘而況乘性豈不相成耶。
  ▲鈔畢竟有二種等者彼疏云望小大極故名畢竟因果不同故分二種因能嚴果故曰裝嚴果德窮滿稱曰究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