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一塵何以全徧於理以事同理故事徧於理門也大海何以全在一波以海無二故一理何以全在於事以理無二故理徧於事門也大海何以全在一波亦全在諸波同一海故一理何以全在一塵亦全在諸塵同一理故即前段正徧此時不妨徧餘等。
鈔五性約事等者五性但依有情無漏種子有無不同分為五類即事中別義理即乏爾總明說為一佛性今理遍下釋相一性從緣新熏為五此五豈有實性復令此五歸於一性故云互該徹也有本手字應是互字。
疏故出現品等者疏鈔云同一性故故得現成既無二性佛證一性而得成佛故生隨一性皆成佛矣又妄性本虗生元是佛生自有妄見生非佛佛了妄虗生何非佛又真性叵得非今始成若有可得令得成佛證性叵得佛非始成佛非始成佛本是佛佛之本佛何異生佛是故一成一切皆成以一性故一成一切成亦不為當果之因性是果故明即此同中必有別義。
鈔故證事理無礙等者佛依一性故得成佛今由一切眾生隨能徧理俱在佛中理無二實故一切皆成皆由理徧於事也。
鈔謂理無二實等者佛既證理至果云實由理體徧該多事故說一切皆成故云理無二實而皆成也理如虗空下約絕相義故無成。
鈔文云佛子下疏云體離虧盈虗空無生故(問楞嚴云迷妄有虗空依空立世界何云虗空無生耶答一唯識云假施設有謂曾聞說虗空等名隨分別有虗空等相數習立故心等生時似虗空現此所現相前後相似無有變易假說為常準此則隨世俗故言生也)體無增減菩提無相成不寧殊無相無非相離二邊故成遣之又遣之無一下不墮諸數故欲成下但隨智說成與不成下唯成則壞以有成定壞故唯不成無以仰求既不為二邊所縛故云自在無礙。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八
音釋
溝
(古侯切廣深各四尺曰溝)。
洫
(呼域切廣八尺曰洫)。
豁
(音活空也)。
橃
(補達切治也)。
確
(口角切堅固也)。
[牙-(必-心)+?]
(音互義同)。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九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一性無性等者躡前出現品以明佛性上來展轉三義皆於一性義分。
鈔十住菩薩者即十地菩薩也。
▲鈔答中答第一問等者以經中第一義空即是佛性之體名為智慧即是佛性之相故有本前注云一問體相此為正義也。
▲鈔薦福釋云下薦福寺法寶大師疏釋也言有自性遍照下即起信論文彼疏云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義故(既起念即是不覺無明故不起即是本覺智明)若心起見則有不見之相(妄見不周)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真照圓明)鈔明修得性等者以經云不見空與不空故釋為修得也離有無相故者即以所觀雙遮辨中言空即遍計下所觀真俗能觀雙照故名中道空不空等既爾常無常苦樂我無我准上知之言亦有深理者明不全非之但者字約人有少異耳。
鈔今正釋者下清涼更釋也言該通心境者釋上雙標所以也問何不但名第一義空復名智慧耶故此答也以性從緣情非情異為性亦殊今言智慧揀異瓦礫非情無覺性故故智論云在非情為法性在有情名佛性故。
▲鈔以空有雙絕者釋義故云不見空與不空此非性見修見但以不見空有表絕空有名第一義空也(薦福為修得者非也)。
▲鈔若具應云者問經既不言何知應爾答釋前第一義空牒云所言空者今例准應云所言智慧者牒前標詞故言能見於空及與不空者問第一義空雙絕空有今既是即空之智何故雙見空有答第一義空約遮詮顯示云絕空有明非相違智慧雙見空有明非戲論亦應非增益損減既離四句百非斯遣方真佛性。
鈔若無本智下反顯釋成若無本智不見空不空修生智何能知空不空即今雖義歸本有以修生顯之亦猶鏡之本明能鑒青黃新明方能鑒青黃耳則功歸於本也我無我等等取常無常苦樂等亦爾。
▲鈔今以即智明空下逐難重釋前佛性者名第一義空即空之智釋前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方是常恒智性下釋佛性常恒無有變易。
▲鈔空等二文者即前古德引云佛性云何為空等是一處文下文云一切諸法等是一處文今觀却是證空如來藏義以經言隨其滅處等故是空藏言云何非空下即從前所引云何非空以其常故云何非空非非空能與善法作種子故方是證名為智慧即不空藏義言空智下雙具二藏方為真佛性義則知下明二義相須。
鈔又言第一義空者下上約空有二諦釋成二藏不相捨離空智相成故此約三諦復釋是第一義諦上論空有故前明第一義即空此明第一義之空既第一義貫通空有故空智相融無有二也言故初言即是第一義空者引證也即前薦福引兩段經於初段中文云一切諸法皆是虗假隨其滅處即是第一義空等既云滅處是第一義空即顯第一義是第一義諦虗假寂滅即是於空則證成第一義諦上論空也。
▲鈔又云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名為佛性者因前薦福釋此段經中疏云諸佛菩薩真俗雙觀有無齊照故名中道由是故清涼牒經以難薦福也上即牒經若爾雙見下正中難故知下申今正義如上可知上來所明多就所同義釋欲會彼故若與前段勾鎻以唯一性故說一成一切成即會同入別也。
疏又出現云等者疏云一明無一眾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