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下結名。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文句義理無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持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持一劫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數。持一佛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持一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多羅。持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持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持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持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佛子。此持藏無邊。難滿。難至其底。難得親近。無能制伏。無量無盡。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
九釋持藏。釋相中三。初此菩薩持諸佛下別舉文義。次持一佛名號下徧舉諸法。三佛子此持藏下明持德量。文有十句。次是名下結名。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此菩薩有深智慧。了知實相。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不違一切諸佛經典。說一品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說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如是說一世界。說一佛授記。說一修多羅。說一眾會。說演一法。說一根無量種種性。說一煩惱無量種種性。說一三昧無量種種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無量種種性。或一日說。或半月一月說。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劫數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故。成就此藏。得攝一切法陀羅尼門現在前。百萬阿僧祇陀羅尼以為眷屬。得此陀羅尼已。以法光明廣為眾生演說於法。其說法時以廣長舌出妙音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隨其根性悉令滿足。心得歡喜。滅除一切煩惱纏垢。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才。令一切眾生佛種不斷淨心相續。亦以法光明而演說法無有窮盡不生疲倦。何以故。此菩薩成就盡虗空徧法界無邊身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此藏無窮盡。無分段。無間無斷。無變異。無隔礙。無退轉。甚深無底。難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門。
第十釋辯藏。釋相中分四。初此菩薩有深智慧下總舉體用。雙照事理二種實相。名深智慧。次說一品法下四行半經。顯能廣演。次或一日說下三行餘經。明長時演。次何以故下徵釋。意云所以能長時演者。成就十種無盡藏故。以是十藏之終。故說具前十藏。次其說法時下五行經。彰辯之德。是為下結名。次此藏無窮下歎益。中文有十句。義該七辯。一無窮盡。是豐義味辯。一一句中出多事理故。二即捷辯。欲言即言無分段故。三無疎謬辯。不以邪錯間深理故。四無斷辯。相續連環故。五應辯。應時應機無變異故。六迅辯。迅若懸河無隔礙故。已下四句即一切世間最上妙辯。此辯有五德。一甚深如雷。即第八句。二清徹遠聞故不退轉。即第七句。三其聲哀雅如迦陵頻伽。故能普入一切佛法。即第十句。四能令眾生入心愛敬。五其有聞者歡喜無厭。故難可得入。上二即第九句。上來依章別釋竟。
佛子。此十種無盡藏。有十種無盡法。令諸菩薩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為十。饒益一切眾生故。以本願善迴向故。一切劫無斷絕故。盡虗空界悉開悟心無限故。迴向有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無盡故。大願心無變異故。善攝取諸陀羅尼故。一切諸佛所護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是為十種無盡法。能令一切世間所作悉得究竟無盡大藏。
第四佛子下總歎十藏勝能。分三。初標歎次何等為十下徵釋。釋有十句攝為五對。一下化上求。二竪窮橫徧。三捨相契實。四無變善攝。五外護內明。故以為勝。次是為十種下結歎。此後應有偈等。或是略無。多是經來未盡。
第四會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十二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第五會兜率天宮
金剛幢菩薩說十迴向等法門。令已行者起願。自二十二卷起。至三十三卷止。有三品經。初二品明當會由致。三品者。
(昇兜率天宮品 兜率天宮偈讚品 十迴向品)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自下第五會說十迴向法。初來意。先會來者。正為答前迴向問故。迴前解行以向真證。廣益自他。令行彌綸無不周故。菩薩大乘藏經云。以少善根引無量果者。謂迴向心。以迴向心為大利故。故行後明之。又前解行既著。令悲願彌博。後品來者。前會既終。將明後說。先明說處。表法故來。二釋名者。先會得名。亦有三義。同前二會。二釋品名者。兜率是處。佛以法界之身不起而應。故名為升。處此說者。表位超勝。是次第故。又上下放逸。此天知足。表世間行滿故居喜足之天。又以彼有一生補處。表菩提之心。功行滿故。又積劫累勳知階未足。迴勳授子。乃知有餘。菩薩亦爾。勤苦積行未見有餘迴向眾生乃知自足。又欲界六天此居其中。表悲智均平。處於中故。又生此天而修三福謂施戒定。自餘不具偏多不均。故處此說也。三宗趣者。會以十向。大願為宗。得地為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