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
三舉其玄極。且如以劫為日。未歷十重則劫不可說。況百萬阿僧祇。則最後之剎已隣剎海平等。故舉普賢等充滿。明極位所居。由此名為兼顯菩薩。上如來壽量品竟。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初來意者。上約化益盡一切時。今明菩薩遍一切處。故次來也。故僧祇中明法界毛端之處。皆有多多普賢。此則據實而談。今約機緣所宣。指有方所。使物欣仰。翹心有歸。若知能住菩薩毛含剎海。所住之處塵納無邊。則未有一方非菩薩住。亦遠答前壽量海問。菩薩隨機住壽異故。二釋名者。菩薩大悲隨機住處能住非一。故名諸菩薩之住處。故以為名。三宗趣者。隨機應感方所為宗。使物歸憑及悟無方為趣。
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
次正釋文二。先集經者敘。亦心王說者。隨所統王皆自在故。亦表心隨智住。無障礙故。
佛子。東方有處名仙人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金剛勝。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次正說處。有二十二處。前十依八方山海。以上下非凡至。故不明之。山海包藏仁智棲止。表大智高深故。能止能照故。後十二處城邑雜居。曲盡物機。表大悲無遺故。則知菩薩無不在矣。今初一仙人山者。相傳是蓬萊山。
南方有處名勝峯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法慧。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五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二勝峯山。即德雲所住。
西方有處名金剛燄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精進無畏行。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三金剛燄山。在西海濱。
北方有處名香積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香象。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四香積山。昔云應是雪北之香山。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五清涼山。即代州鴈門郡五臺山也。於中現有清涼寺。以歲積堅氷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峯聳出頂無林木。如壘木之臺。故曰五臺。其山靈聖跡備諸傳記。
海中有處名金剛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法起。與其眷屬諸菩薩眾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六金剛山。謂東海近東有山名金剛。雖非全體是金。而上下四周乃至山澗流水砂中皆悉有金。遠望即謂全體是金。
東南方有處名支提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天冠。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七支提山者。此云生淨信之所。有舍利者為塔。無舍利曰支提。或山形是塔。或彼有支提。故以為名。昔云既指清涼為東。北則東南影響吳越。然吳越靈山雖眾。取其形似者天台之南赤城山也。
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賢勝。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八光明山。昔云應是與補怛洛伽山相連。以晉譯觀音住處為光明山。今文非觀音住處。而云光明故云連也。
西北方有處名香風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香光。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五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九香風山。疑邊香山西畔。
大海之中復有住處名莊嚴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十莊嚴窟者。對上第六海中故云復有。
毗舍離南有一住處名善住根。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復城邑有十二處。一毗舍離者即毗耶離。此云廣嚴城。亦曰廣博。即是中印土淨名所居之城。言南者。按西域記第七云此城南十四五里有塔。是七百賢聖重結集處。更南八九十里有僧伽監。其側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處。應是其所。
摩度羅城有一住處名滿足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二云摩度羅城者。亦云摩偷羅。此云孔雀。亦云密蓋。並是古世因事。亦中印土。言滿足窟者。彼國有舍剎弗等塔及文殊師利塔。於王城西五六里有山寺。是烏波毱多所造。寺北有巖。中有石窟。是毱多度人安籌之所。
俱珍那城有一住處名曰法座。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三俱珍那者。具云俱陳那耶。俱珍姓也。此云大盆。那耶法律也。謂池形如大盆。往昔有仙於側修法律。後人以此為姓。因為城名。
清淨彼岸城有一住處名目真鄰陀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四清淨彼岸城是南印土。目真此云解脫。即龍之名。鄰陀此云處。即龍所居處。
摩蘭陀國有一住處名無礙龍王建立。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五摩蘭陀國。未詳所在。晉經無國。但云風地。謂有風孔處。即龍所居。
甘菩遮國有一住處名出生慈。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六甘菩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