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纲-唐-澄观-第427页

。授其法門。令除迷倒障。拔猶豫箭。截疑惑網。照心稠林。浣心垢濁。令心潔白。使心清淨。正心諂曲。絕心生死。止心不善。解心執著。於執著處令心解脫。於染愛處使心動轉。令其速入一切智境。使其疾到無上法城。令住大悲。令修大慈。令入菩薩行。令修三昧門。令入證位。令觀法心。令增長力。令修習行。普於一切其心平等。唯願聖者為我宣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隨所修習疾得清淨疾得明了。
  第五解脫長者寄具足方便住。然具足方便者。正明帶真隨俗。習無量善巧化生無住之行也。由得入上妙音陀羅尼門。故能入俗利生無住。故善財依教趣求。先思念前教。一一從思證入。有六行經十一句。皆所思之法門。次誓願堅固下十二行半經顯修之益。漸次遊行十有二年。周徧推求解脫長者。意顯深窮十二因緣。故令根塵十二皆徧法界。一一皆解脫門故。然後乃見既得見已。善財極言善知識難見難聞難出難事。難近難接難逢難共。難悅難隨如此深言十難者。以入法既深。感恩彌重。求教益切。為法之心益深矣。故自慶如此之難。幸而得見。以希望多年故也。上申見敬。後方咨請。先陳自已發心。次為欲事一切佛下別陳發心之相。有三。初五行經陳欲上窮佛境。二為欲下二行經欲罄盡法源。後為欲與一切下九行經欲齊菩薩行。亦是僧寶。以善財入法既深。故請問亦有序。故此特以三寶為問。欲顯己有荷負之願故。次聖者我今以如是心者。結前發心之相。為發問之端。次我聞聖者下九行經。讚能誘誨。故請決所疑。
  時解脫長者以過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故。即入菩薩三昧門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入此三昧已。得清淨身。於其身中顯現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佛及佛國土眾會道場。種種光明諸莊嚴事。亦現彼佛往昔所行神通變化一切大願助道之法諸出離行清淨莊嚴。亦見諸佛成等正覺轉妙法輪教化眾生。如是一切於其身中。悉皆顯現無所障礙。種種形相種種次第如本而住不相雜亂。所謂種種國土。種種眾會。種種道場。種種嚴飾。其中諸佛現種種神力。立種種乘道。示種種願門。或於一世界處兜率宮而作佛事。或於一世界歿兜率宮而作佛事。如是或有住胎。或復誕生。或處宮中。或復出家。或詣道場。或破魔軍。或諸天龍恭敬圍繞。或諸世主勸請說法。或轉法輪。或般涅槃。或分舍利。或起塔廟。彼諸如來於種種眾會。種種世間。種種趣生。種種家族。種種欲樂。種種業行。種種語言。種種根性。種種煩惱。隨眠習氣諸眾生中。或處微細道場。或處廣大道場。或處一由旬量道場。或處十由旬量道場。或處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由旬量道場。以種種神通。種種言辭。種種音聲。種種法門。種種總持門。種種辯才門。以種種聖諦海。種種無畏大師子吼。說諸眾生種種善根。種種憶念。授種種菩薩記。說種種諸佛法。彼諸如來所有言說。善財童子悉能聽受。亦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三昧神變。爾時解脫長者從三昧起。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善男子。我入出此解脫門時即見東方閻浮檀金光明世界龍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毗盧遮那藏菩薩而為上首。又見南方速疾力世界普香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心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方香光世界須彌燈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無礙心菩薩而為上首。又見北方袈裟幢世界不可壞金剛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金剛步勇猛菩薩而為上首。又見東北方一切上妙寶世界無所得境界眼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無所得善變化菩薩而為上首。又見東南方香燄光音世界香燈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金剛燄慧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法界輪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現一切變化幢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北方普清淨世界一切佛寶高勝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法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上方佛次第出現無盡世界無邊智慧光圓滿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法界門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下方佛光明世界無礙智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繞一切世間剎幢王菩薩而為上首。
  第三時解脫下正示法界。初入定默示。後出定言答。即入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三昧者。謂普攝十方佛剎在於身中。由唯心之智稱性總持。令如體用。旋轉無礙。故以為名。此顯唯心觀成。普攝無邊差別諸佛境界。頓入平等法界。故下文入此三昧已下有二十一行經。皆示三昧中所攝境界。全現長者一身之中。即所現境界中。諸佛說法。所有言說。及不可說三昧神變。是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身還共如來合。皆令善財親聞親見。即此三昧。已彰無盡無盡法界。以明定之業用。將以默示善財所問也。後爾時解脫長者從三昧起下。方以言答。乃告之曰。我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疏釋此解脫總有五義。一一切如來各具一切無礙莊嚴。二一一如來互徧無礙。三一切如來莊嚴悉入長者之身。四長者徹見十方佛海。五長者智持不以為礙。此正所謂先以定動後以智拔故。次我出入此下有二十行經。歷見十方佛眾會道場。皆入長者之身。正明定之業用。即此三昧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