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聾奏音樂 悅彼不自聞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盲繢眾像 示彼不自見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舩師 而於海中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廣說眾好事 內自無實德 不行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言。佛子。於佛法中智為上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布施。或讚持戒。或讚堪忍。或讚精進。或讚禪定。或讚智慧。或復讚歎慈悲喜捨。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時智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甚希有 能知眾生心 如仁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無有說一法 而得於道者 佛知眾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度 如是而說法 慳者為讚施 毀禁者讚戒 多瞋為讚忍 好懈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好害讚大悲 憂慼者讚喜 曲心讚歎捨 如是次第修 漸具諸佛法 如先立基堵 而後造宮室 施戒亦復然 菩薩眾行本 譬如建城郭 為護諸人眾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薩所依賴 亦如轉輪王 能與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與諸菩薩樂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離。云何今見一切佛土所有眾事種種不同。所謂世界眾生界說法調伏。壽量光明神通眾會教儀法住各有差別。無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時賢首菩薩以頌答曰。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如本趣菩提 所有迴向心 得如是剎土 眾會及說法 一切諸佛剎 莊嚴悉圓滿 隨眾生行異 如是見不同 佛剎與佛身 眾會及言說 如是諸佛法 眾生莫能見 其心已清淨 諸願皆具足 如是明達人 於此乃能覩 隨眾生心樂 及以業果力 如是見差別 此佛威神故 佛剎無分別 無憎無有愛 但隨眾生心 如是見有殊 以是於世界 所見各差別 非一切如來 大仙之過咎 一切諸世界 所應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爾時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說已。唯願仁者以妙辯才。演暢如來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說。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證。何等是佛境界現。何等是佛境界廣。時文殊師利菩薩以頌答曰。
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虗空 一切眾生入 而實無所入 如來深境界 所有勝妙因 億劫常宣說 亦復不能盡 隨其心智慧 誘進咸令益 如是度眾生 諸佛之境界 世間諸國土 一切皆隨入 智身無有色 非彼所能見 諸佛智自在 三世無所礙 如是慧境界 平等如虗空 法界眾生界 究竟無差別 一切悉了知 此是如來境 一切世界中 所有諸音聲 佛智皆隨了 亦無有分別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其性本清淨 開示諸羣生 非業非煩惱 無物無住處 無照無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達
此品來意。有通有別。通者謂前三品已答十句生解所依。此下正答生解因果。故次來也。生解因中。先答十住。住攬信成。將辨所成先辨能成。又正答十信。故連下二品來也。以前問中脫十信問故。以賢首別開信位。如梁論及仁王經皆有信位。此經因無問故云不立。今不論成位不成位。皆以三品別答信問。別一會答皆有問故。三品明信者。有解行德。解為二本。此品先來。釋名者。菩薩是人。問明是法。遮果表因故云菩薩。問即是難。明即是答。然問有二種。一汎爾相問。二者難問。謂以理徵詰。即今品意。答亦有二。一但依問報答曰答。二若俱為解釋。旁兼異義。美言讚述令理顯煥曰明。即今品意也。然明者破闇。謂能破問者之疑暗故。今明即法明。以十菩薩問出十種法明。故曰問明。今此品明正解理觀。次品明隨緣願行。賢首品明德用該收。此品十菩薩各主一門。顯十甚深。即為十段。
一問覺首明緣起甚深。二問財首明教化甚深。三問寶首明業果甚深。四問德首明說法甚深。五問目首明福田甚深。六問勤首明正教甚深。七問法首明正行甚深。八問智首明正助甚深。九問賢首明一道甚深。十問文殊明佛境甚深。
此上十甚深亦可配十信。但文不次。文殊佛境即當信心。文殊主信故。佛境是所信故。約初發心次第。信居其首。約所信終極最居其後。亦明十心不必次故。勤首即進心。財首為念心。明四念故。德首定心。心性無念為上定故。智首為慧心。兼已莊嚴。故有十度。法首即不退心。如說修行不得退故。寶首即戒心。三聚無缺如寶珠故。業果甚深戒所招故。覺首即護法心。緣起甚深是所護故。目首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