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 於一普現難思剎 彼一塵內眾多剎 或有有佛或無佛 或有雜染或清淨 或有廣大或狹小 或復有成或有壞 或有正住或傍住 或如曠野熱時燄 或如天上因陀網 如一塵中所示現 一切微塵悉亦然 此大名稱諸聖人 三昧解脫神通力
此下四偈明因陀羅網三昧門。由一多相即。故入一定能成多定。由成多定。令一塵內有一切塵。一一塵中現一切剎。但令一塵現剎一切皆爾。故云成就一切微塵定。言塵不增者謂不壞相。次二頌明一塵中所現剎相無礙如燄。重現如帝網。
三因陀羅三昧竟。
若欲供養一切佛 入於三昧起神變 能以一手徧三千 普供一切諸如來 十方所有勝妙華 塗香末香無價寶 如是皆從手中出 供養道樹諸最勝 無價寶衣雜妙香 寶幢幡益皆嚴好 真金為華寶為帳 莫不皆從掌中雨 十方所有諸妙物 應可奉獻無上尊 掌中悉雨無不備 菩提樹前持供佛 十方一切諸技樂 鐘鼓琴瑟非一類 悉奏和雅妙音聲 靡不從於掌中出 十方所有諸讚頌 稱歎如來實功德 如是種種妙言辭 皆從掌內而開演 菩薩右手放淨光 光中香水從空雨 普灑十方諸佛土 供養一切照世燈 又放光明妙莊嚴 出生無量寶蓮華 其華色相皆殊妙 以此供養於諸佛 又放光明華莊嚴 種種妙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香莊嚴 種種妙香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末香嚴 種種末香聚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衣莊嚴 種種名衣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寶莊嚴 種種妙寶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蓮莊嚴 種種蓮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瓔莊嚴 種種妙瓔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幢莊嚴 其幢絢煥備眾色 種種無量皆殊好 以此莊嚴諸佛土 種種雜寶莊嚴蓋 眾妙繒幡共垂飾 摩尼寶鐸演佛音 執持供養諸如來 手出供具難思議 如是供養一導師 一切佛所皆如是 大士三昧神通力
四若欲下十八偈明手出廣供三昧門。初一偈總標。後一通結。中間別顯。欲顯勝妙。略舉一手為供所依。由於昔時以手持供供佛施人稱周法界。故令真流供具等諸佛之難思。
四手出廣供三昧竟。
菩薩住在三昧中 種種自在攝眾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無量方便而開誘 或以供養如來門 或以難思布施門 或以頭陀持戒門 或以不動堪忍門 或以苦行精進門 或以寂靜禪定門 或以決了智慧門 或以所行方便門 或以梵住神通門 或以四攝利益門 或以福智莊嚴門 或以因緣解脫門 或以根力正道門 或以聲聞解脫門 或以獨覺清淨門 或以大乘自在門 或以無常眾苦門 或以無我壽者門 或以不淨離欲門 或以滅盡三昧門 隨諸眾生病不同 悉以法藥而對治 隨諸眾生心所樂 悉以方便而滿足 隨諸眾生行差別 悉以善巧而成就 如是三昧神通相 一切天人莫能測
此下有八偈明現諸法門三昧門。分四。初一偈總標多門。次有五偈別顯二十種門供等。即門通入佛果故。後一偈半結多所因。由四悉檀故。初半偈對治悉檀。次半偈即世界悉檀。隨行差別即當為人悉檀。而成就言謂第一義悉檀。後半偈結用難測。
五現諸法門三昧竟。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劫中饑饉災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瓔珞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憤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家是貪愛繫縛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是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