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悉以給濟人 并及所餘無量種 為利益故而行施 令其開發廣大心 於尊勝處及所餘 意皆清淨生歡喜 菩薩一切皆周給 內外所有悉能捨 必使其心永清淨 不令暫爾生狹劣 或施於頭或施眼 或施於手或施足 皮肉骨髓及餘物 一切皆捨心無恡 菩薩身居大王位 種族豪貴人中尊 開口出舌施羣生 其心歡喜無憂戀 以彼施舌諸功德 迴向一切諸眾生 普願藉此勝因緣 悉得如來廣長舌 或施妻子及王位 或施其身作僮僕 其心清淨常歡喜 如是一切無憂悔 隨所樂求咸施與 應時給濟無疲厭 一切所有皆能散 諸來求者普滿足 為聞法故施其身 修諸苦行求菩提 復為眾生捨一切 求無上智不退轉 以於佛所聞正法 自捨其身充給侍 為欲普救諸羣生 發生無量歡喜心 彼見世尊大導師 能以慈心廣饒益 是時踊躍生歡喜 聽受如來深法味 菩薩所有諸善根 悉以迴向諸眾生 普皆救護無有餘 永使解脫常安樂 菩薩所有諸眷屬 色相端嚴能辯慧 華鬘衣服及塗香 種種莊嚴皆具足 此諸眷屬甚希有 菩薩一切皆能施 專求正覺度羣生 如是之心無暫捨 菩薩如是諦思惟 備行種種廣大業 悉以迴向諸含識 而不生於取著心 菩薩捨彼大王位 及以國土諸城邑 宮殿樓閣與園林 僮僕侍衛皆無恡 彼於無量百千劫 處處周行而施與 因以教導諸羣生 悉使超昇無上岸 無量品類各差別 十方世界來萃止 菩薩見已心欣慶 隨其所乏令滿足 如三世佛所迴向 菩薩亦修如是業 調御人尊之所行 悉皆隨學到彼岸 菩薩觀察一切法 誰為能入此法者 云何為入何所入 如是布施心無住 菩薩迴向善巧智 菩薩迴向方便法 菩薩迴向真實義 於其法中無所著 心不分別一切業 亦不染著於業果 知菩提性從緣起 入深法界無違逆 不於身中而有業 亦不依止於心住 智慧了知無業性 以因緣故業不失 心不妄取過去法 亦不貪著未來事 不於現在有所住 了達三世悉空寂 菩薩已到色彼岸 受想行識亦如是 超出世間生死流 其心謙下常清淨 諦觀五蘊十八界 十二種處及己身 於此一一求菩提 體性畢竟不可得 不取諸法常住相 於斷滅相亦不著 法性非有亦非無 業理次第終無盡 不於諸法有所住 不見眾生及菩提 十方國土三世中 畢竟求之無可得 若能如是觀諸法 則如諸佛之所解 雖求其性不可得 菩薩所行亦不虗 菩薩了法從緣有 不違一切所行道 開示解說諸業跡 欲使眾生悉清淨 是為智者所行道 一切如來之所說 隨順思惟入正義 自然覺悟成菩提 諸法無生亦無滅 亦復無來無有去 不於此死而生彼 是人悟解諸佛法 了達諸法真實性 而於法性無分別 知法無性無分別 此人善入諸佛智 法性徧在一切處 一切眾生及國土 三世悉在無有餘 亦無形相而可得 一切諸佛所覺了 悉皆攝取無有餘 雖說三世一切法 如是等法悉非有 如諸法性徧一切 菩薩迴向亦復然 如是迴向諸眾生 常於世間無退轉
【論】今上下長行及八十二行頌於中文義自具不煩更釋且略釋迴向名目云何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經云佛子如是迴向時即為隨順佛住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總明行檀波羅蜜周徧剎海不壞法身智身成就通化長大慈悲等佛所行故為名也又釋以理順行以行順理以智順悲以悲順智以方便願力引生智海成就悲門均調自在名為隨順堅固善根迴向論主頌曰法身理智無體性平等清淨無造作方便以願力莊嚴神通變化行充滿法無自性從緣生緣生不失無作性說興迴向大願雲周徧無邊一切行不離緣體性無生智如影響充法界智體如願如普賢迴向大願皆無實雖復無實不廢緣雖復從緣性無作菩薩所興諸行雲智無來去如影現假使教化諸羣生猶如化人度幻眾大約如世造立宮室要以功成論其現自施功功體各無自性及至成功事畢還以無功而益人設宮室有覆養之功亦復不云養育此迴向大願亦復如是為理智雖有淨煩惱之功不興迴向大願無覆育饒益大慈悲之功此之迴向從初發心住具足有之但約昇進勝劣言之亦約說文廣狹言爾亦以時不遷論也總五位一時說也古今無前後義也。
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以方便波羅蜜為體主大悲門前六波羅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後四波羅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眾生是故表法中善財知識觀世音菩薩以為此第七隨順一切眾生大悲迴向中行故此新經翻為觀自在菩薩不可依也舊經名觀世音菩薩者是為十方世界共為一佛國無別西方別有阿彌陀是如來權設引有為小蒙方便隨心專念攝餘惡心隨心念處得見化佛稱自心量諸德謬解謂此娑婆世界無觀世音此改舊經本作觀自在云觀自在者但約名彰行中但彰觀照世間出世間無相理智自在非明慈悲之行也觀世音菩薩文殊普賢此三法是古今三世一切佛之共行十方共同文殊主法身妙慧之理普賢明智身知根成萬行之門觀世音明大慈悲處生死三人之法成一人之德號毗盧遮那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