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至)有世界名金色。
明潔可重。故云金色。佛為福田。以佛為境。故同文殊。依金色界。
佛號究竟智。
平等福田。為究竟智。
彼有菩薩名目首。
福田照導如目將身。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至)有世界名寶色。
圓明可貴。故名為寶。
佛號最勝智。
能策萬行。為最勝智。
彼有菩薩名精進首。
正教甚深。必在精進。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至)有世界名金剛色。
得文若之堅利為金剛色。
佛號自在智。
於法能行。方得自在。
彼有菩薩名法首。
法門雖多。必在正行。
與十佛利微塵數諸菩薩(至)有世界名頗梨色。
智體清淨。猶若頗梨。明徹無染。
佛號梵智。
能淨萬行。故云梵智。
彼有菩薩名智首。
佛之助道。雖無量門。智為上首。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至)有世界名平等色。
觀察本性。常平等故。
佛號觀察智彼有菩薩名賢首。
前佛後佛。一道清淨。由自性善。故稱曰賢。能知此賢。是觀察力。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至)師子之座結加趺坐。
又十佛相望。不動是體。餘皆是用。十菩薩相望。文殊為總。餘皆是別。以總導別。故九菩薩不離妙德。以前後流例。略為此釋。惟虗己而求之。不信此理。甚深法門於我何預。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九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十(入第十三經第四紙)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文殊言說答四。初歎眾希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至)此諸菩薩甚為希有。
前眾疑問。佛令文殊答者。以文殊示居此土。生有十徵。來自他方。體含萬德。降魔制外。通辯難思。化滿塵方。用周三際。道成先劫。已稱龍種尊王。現證菩提。復曰摩尼寶積。實為三世佛母。豈獨釋迦之師。影響而來。一切咸見。故其說也。何不待請。敬同佛故。何不待告。承佛神力。佛意許故。眾既念請。佛方現相。非夫尊極大士。安得理契潛通。故上以光示普賢。此乃冥加妙德。若爾。普賢云何定後更請。表說所信甚深細故。何不入定。以果從因。同於信會故。餘如上說。何故無加。以無定故。又承佛神力。是冥加故。歎眾希有者。略有五義。感應懸隔。難一遇故。德行內充。總稱歎故。以名表法。甚希有故。創起信行。未曾有故。此一眾會。即是等空法界會故。
△二牒問總歎。
諸佛子佛國土不可思議(至)三菩提皆不可思議。
脫於剎體。佛出現者。即前威德也。阿云無也。耨多羅上也。三者正也。藐者等也。又三徧也。菩提覺也。謂道不可加。曰無上也。無邪委知。為正徧也。
△三徵歎總釋。
何以故。
徵上難思言也。下釋云。
諸佛子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知諸眾生樂欲不同。
能感之機。差別無邊。如來普應。周于法界。廣難思也。結文具顯。
隨其所應說法調伏。
又隨宜說法。意趣難思。
如是乃至等法界虗空界。
又等法界者。舉一說法。等餘多門。門不可盡。量等法界。法門難思。
△四廣顯難思二。初總顯多端。
諸佛子如來於此娑婆世界諸四天下。
先舉娑婆為首。略顯十種。差別多端。準下結通。實通法界。十句之中。不出三業。
種種身。
一身為總相。現十法界不同。故云種種。
種種名。
二名以召實。次下廣辨。
種種色相。
三金銀等色不同。三十二相等異。
種種脩短。
四形有長短。三尺丈六乃至無邊。
種種壽量。
五壽命限量。或無量劫。或不滿百年。下至朝現暮寂。
種種處所。
六處謂化處。染淨等殊。
種種諸根。
七根謂眼等。隨感現異。
種種生處。
八生處有剎利等別。
種種語業。
九依語之用。隨方言音。施設非一。
種種觀察。
十周旋顧眄。以應羣機。又觀存亡。安危可否。智照諸境。示有多端。
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結。意云。今諸眾生各稱己分。而自知見。得調伏耳。
△二隨門別顯。文分為三。初終此品。辨身名差別。答上佛住之問。近廣種種身等八句。以色相等。皆屬身故。二四諦品。辨言教徧周。答佛所說法問。近廣種種語業。三光明覺品。明光輪窮照。答上威德法性菩提三問。近廣種種觀察。其五句依報。但有現相答。廣在前會故。
今初廣上名者。然聖人無名。為物立稱。若就德以立。德無邊涯。若隨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