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125页

寶藏處(至)甚深寂滅相。
  △二有八偈頌。能入佛法。
  聞此深法時其心得安隱(至)供佛令歡喜。
  於中一偈頌不驚怖畏。一偈深信。一偈悟解。二偈愛樂。一偈修習安住。後二偈頌趣向而專心憶念。
  △二頌順忍。
  如有大福人獲得真金藏(至)亦不分別法。
  初一偈三句頌思惟。次二偈一句頌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次一却頌觀察平等無違。餘頌正住修習。
  △三頌無生忍。於中三。初三頌標。
  三十三天中所有諸天子(至)無生故無滅。
  以前三忍皆是法說故。偈初各加其喻。
  △二有四偈頌釋。
  無滅故無盡無盡故無染(至)方便善說法。
  △後三結難。
  此忍最為上了法無有盡(至)置於善道中。
  △四頌如幻忍二。初六偈頌前略說。於中有二。初四頌指法同喻及顯緣相。
  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至)示現有種種。
  △二有二偈頌。成就忍行。
  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至)一切皆如幻。
  △二有四頌。頌廣說三。初二頌喻。
  幻作男女形及象馬牛羊(至)但隨分別現。
  △次一頌合。
  菩薩能如是普見諸世間有無一切法了達悉如幻。
  △三忍行成。
  眾生及國土種種業所造入於如幻際於彼無依著。
  △五如燄忍。初一躡前生後。以明觀意。
  如是得善巧寂滅無戲論住於無礙地普現大威力。
  △二有五偈指法同喻。
  勇猛諸佛子隨順入妙法(至)遠離三顛倒。
  △三頌喻。
  譬如熱時燄世見謂為水(至)智者不應求。
  △四頌合。
  眾生亦復然世趣皆無有(至)是菩薩方便。
  △六頌如夢忍。正頌前合。兼頌標喻。
  菩薩了世法一切皆如夢(至)廣度諸羣生。
  十頌頌前九句。一頌無變異。次一頌頌自性。上二兼頌標法。三頌執著。翻則解脫。兼頌前喻。四頌性離。五超頌所現。六却頌本性。七八二頌頌無差別。九頌想分別。十頌覺時。
  △七頌如響忍四。初一偈頌忍行所因。
  修行如是行出生廣大解巧知諸法性於法心無著。
  文云。修行如是行。似結前喻。既言知諸法性。義同忍行。
  △二二偈頌聞一切聲如響。
  一切諸世間種種諸音聲(至)其心亦如是。
  △三有二偈。頌知如來聲如響。
  瞻仰諸如來及聽說法音(至)與法無乖謬。
  △四餘頌忍成之益。其喻徧諸偈中。
  善了諸音聲於聲不分別(至)於世無所著。
  △八頌如影忍頌法說。十對喻合含在。其中十頌分九。初二偈頌非世生沒。
  為欲利世間專意求菩提(至)修行意不動。
  謂了寂故。不生。饒益故不沒。
  △二有一偈。頌不在內外。
  不住於世間不離於世間於世無所依依處不可得。
  不住故不內。不離故不外。
  △三有一偈。頌非行不行。
  了知世間性於性無染著雖不依世間化世令超度。
  了無染故非行。化世故非不行。
  △四有一偈。頌非同非異。
  世間所有法悉知其自性了法無有二無二亦無著。
  知自性故非同。了無二故非異。
  △五有一偈。頌非往非不往。
  心不離世間亦不住世間非於世間外修行一切智。
  第二句不往而行。餘三句非不往。
  △六有一偈半。頌非住非不住。
  譬如水中影非內亦非外(至)以世不可說。
  初半偈兼別頌喻。故云非內外。
  △七有二句。頌非是出間非出出間。
  亦不在內外如影現世間。
  △八頌非修菩薩行。非捨於大願。
  入此甚深義離垢志明徹不捨本誓心普照智慧燈。
  △九頌雖常行一切法。而能辨一切世間事。
  世間無邊際智入悉齊等普化諸羣生令其捨眾著。
  其實不實。及不住世。流法流義。通結上故。略不頌。
  △九有十頌。頌如化忍四。初三偈頌總知一切世間如化。
  觀察甚深法利益群生眾(至)菩薩行亦然。
  △二染法化。
  一切諸世間及以無量業平等悉如化畢竟住寂滅。
  △三淨法化。
  三世所有佛一切亦如化(至)化力為說法。
  言度脫亦如化者。為釋疑故。謂觀察眾生如化。何用化之。故此答云。化若有實。可招來難。度既如化。化之何妨。
  △四有四偈頌合。
  知世皆如化不分別世間(至)智慧亦如是。
  △十如空忍二。初一頌忍解之相。
  第十忍明觀眾生及諸法體性皆寂滅如空無處所。
  △二忍行成益三。初頌別顯德齊虗空。
  獲此如空智永離諸取著(至)菩薩之所得。
  △二有三偈。頌徵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