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圓自在。九依正無礙。十理事一味。文並具之。恐繁不引。
二於何不思議。此有四位。一過世間。二越權小。三超因位。四顯法體。三云何不思議亦有四種。謂非聞思修及報智境。四何用不思議亦有四種。謂令信向故。起行求故。隨分證故。圓滿得故。前三是宗。唯取第四。何用為越。即此宗趣可以釋名。
次正釋文。五品分二。初之一品總明佛德。後之四品別顯佛德。古德將後二品。為平等因果。此但三品。今依賢首初品。總顯佛德體用。次品別顯勝德之相。後品別明勝德益用。又初品明德。次品明相。後品明好。今初分四。初請分二。初明請人。
爾時大會中有諸菩薩作是念。
△二正顯所念。
諸佛國土云何不思議(至)諸佛解脫云何不思議。
十法皆云不思議者。即前果用超情離於說相。故此十句義並多含。皆通真應。不得一向就應而辨。然此十問攝前普光。後二十句所成果。問謂身攝六根。智攝佛境佛地及最勝三問。自在攝五。一神力。曰神通。三十力。四無畏。五三昧。此並前開此合。前境界中。開出國土所化所依之境故。前所行中。開出出現本願種性。種性即是悲智之行。本願唯就因辨行故。出現是佛普賢行故。出現與行。互有寬陿。下出現品。行是其一。故前之無礙。此開解脫。作用無礙。名解脫故。所以開合者。顯義無方故。名多同者。顯不異故。音聲即辨才。雖無開合名有寬陿。義旨大同。此十義相。第二會中。已曾解釋。至下說分文中重明。
△二加分三。初加因。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神知機故。
△二顯加相。
則以神力加持。
三業加故。上句為總。下三句別。
智慧攝受光明照耀威勢充滿。
謂意語身以光照者。即教光故。
△三加所為。
令青蓮華藏菩薩。
為具說德故。文有八句。
住佛無畏。
外制無畏。
入佛法界。
內證深寂。此意業勝。
獲佛威德。
威德內充。
神通自在。
神用外徹。此身業勝。
得佛無礙。
具四無礙。是語業勝。
廣大觀察。
徧觀機教為廣大。
知一切佛種性次第。
知性無差。是為次第。
住不可說佛法方便。
授記善巧。是為方便。皆說德也。所以加青蓮華藏者。果德離言。藉因顯故。因果同時故。性德無染最超勝故一德具含一切德故。
△三證分十句。
爾時青蓮華藏菩薩(至)則能知見一切佛法。
上四自利。下三利他。
以大悲心觀察眾生(至)受行一切諸菩薩法。
上皆自分。後三勝進。
於一念中出生佛智(至)總持辯才皆悉具足。
△四說分二。初承力總告。
承佛神力告蓮華藏菩薩言。
告蓮華藏者。非同佛心。無以受佛之德故。亦名蓮華。不言青者。不礙能說。為最超勝故。
△二正顯佛德。略有二義。一總下五品共答十問。此之一品答佛種性。佛以功德為種性故。次有二品。答於佛身。次一品答本願。後一品答出現其國土。問初會已廣。餘或經來未盡。或前後攝之。二者此品具答十問。謂佛德無量。略顯三十二門。門皆具十。則有三百二十種德。以顯無盡。昔以初十。標宗略答。具答十問。所餘唯有別答而超。次答前十問。今謂三十二門如次答前十句問故。而門門中皆含答十。欲顯佛德一具一切。亦顯所問包含廣故。而標門名多。不同前者。為顯佛德無邊際故。文分為十。初之二門答國土問次二門答本願問。三二門答種性問。四二門答出現問。五五門答佛身問。六二門答音聲問。七三門答智慧問。八八門答自在問。九三門答無礙問。十有三門答解脫問。以身及自在。含前普光。諸問多故。用門亦多。而文多有三。謂標釋結。其中義相至文當顯。今初二門答國土問者。國土即是所依所住。即分為二。初門明其常住法門。後門明其徧住法界。不唯國土。不在方所。為真土也。
今初文二。初標。
佛子諸佛世尊有無量住。
△二釋相。
所謂。
文有九句。顯於如來應機說法。含答十問。則知十問皆成住處。下皆倣之。
常住大悲。
起應之心。答種性問。悲為種性故。
住種種身作諸佛事。
演法之身答佛身問。
住平等意轉淨法輪。
轉法之意。答本願問。本願平等利一切故。
生四辯才說無量法。
能轉之辯答音聲問音出辯故。
住不思議一切佛法。
所轉之法。答自在問。自在不思議故。
住清淨音徧無量土。
轉音周徧答國土。國土是音所至故。
住不可說甚深法界。
所顯之理答智慧。智慧能住法界故。
住現一切最勝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