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183页

言說異法。如覺不堅為堅固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於一切佛經中巧密語。
  初一具五。以是總故。一切教故。
  於一切受生處巧密語(至)現成等正覺巧密語。
  此二含二意。謂示而謂實故。即第四意。此二皆是深密之法。即第一意。
  於一切眾生業報巧密語(至)同一成就巧密語。
  餘通前二。或並兼五。可以意得。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善巧微密語。
  △二不愚善巧之智。文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巧分別智。
  外言既密。內智又巧。故於利生。無有癡闇。故彼文云。菩薩於善知識所。聽聞正法。所謂甚深法等。文義多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入一切剎巧分別智(至)入一切佛法巧分別智。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善巧分別諸法智。
  △二正法樂住禪。即無亂行。二門皆是定體。初門明入三昧顯處等不同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三昧。
  彼文云。善入一切諸禪定門。此中明十。皆通一切。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
  通辨緣斯十境入定不同。別則十門緣境各異。
  於一切世界入三昧(至)住一切劫入三。
  上五一重之事。下五涉入圓融。
  從三昧起現不思議身(至)無有休息入三昧。
  九十皆即一而多。故彼行云。一念中得無數三昧。但從多分。對前後說。判為定體。非無其用。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諸佛無上善巧三昧法。
  △二明徧入。則解類皆徧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徧入。
  亦猶小乘說十徧處。即令三昧漸更增廣。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眾生徧入(至)一切如來種種供養徧入。
  前明一切。如眾生身。謂童子身等。雖能一切身入。而不必一時。今此隨入一類。皆徧一切。如海初來一切皆水等。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徧入法。
  △三有二門。明引生功德禪。初門明作用無礙。故稱解脫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解脫門。
  即不思議解脫。梵云毗木叉。此云勝解脫。謂殊勝作用。亦由依禪。成八解脫。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身周徧一切世界(至)游戲神通解脫門。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解脫門。
  △二於境無壅。故曰神通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通。
  如依四禪。引六通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憶念宿命方便智通(至)無有障礙方便智通。
  此十若以六攝。前四可知。次五神境。
  隨眾生心現不思議(至)不可說變化身方便智通。
  後一漏盡。成菩提故。
  隨不思議眾生心(至)三藐三菩提方便智通。
  約位不同。與十通小異。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種種示現令其修學。
  △六有二門。明善現位中行。初門正明行體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明。
  正顯行體。即是般若。故曰智明。然皆權實無礙之智。故稱善巧。非如十度。唯約根本。但約增微。分成五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二。前七單約一智。分三。初三約所化。
  所謂知一切眾生業報(至)皆如金剛善巧智明。
  先事。次理。後即事歸理。
  △次三約能化。
  能以無量微妙音聲(至)或不受生善巧智明。
  亦初約事。次句約理。後即事歸理。
  △三離能所想。會歸般若。
  捨離一切想受境界善巧智明。
  念想觀除。不受境界。為入理善巧故。
  △二後有三句。辨雙行三。初明無說之說無成之成善巧智明。
  知一切法非相非無相(至)於無量劫分別演說。
  謂雙非照寂。離於言道。而能差別。照事有說。非相遣相。非無遣無。一性遣多。無性遣有。即性相俱寂。
  住於法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巧智明。
  無成之成。法界之體。實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