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184页

成。照斯法界。即說成佛。
  △二明無生起生智明。文三。初正明無緣之緣。兼顯無化之化。於中二。初明無緣。
  菩薩摩訶薩知一切眾生(至)了達受生不可得故。
  謂眾生真心。稱理不可得故。若無於緣。即無所化。
  △二明真心隨緣。不壞緣起。則亦有所化。於中二。初知所化。文有三節。初有八句。別知緣相。
  而知因。
  謂無明等。
  知緣。
  緣謂業行。
  知事。
  即識名色等。
  知境界。
  即觸受塵境。
  知行。
  即現在受取有。
  知生。
  即生支。
  知滅。
  即老死。
  知言說。
  總是隨俗緣生。不離三世故。
  △二有十二句六對。通知染淨迷悟。
  知迷惑知離迷惑(至)知生死知涅槃。
  迷理則倒惑雜染。悟皆反此。
  知可得知不可得知執著知無執著。
  隨俗則俱可得。第一義中二俱叵得。得非得約理。著非著約智。
  △三明知心行。
  知住知動。
  住謂本性。動謂客塵。
  知去知還。
  隨客塵則去而莫歸。見本性則還源反本。
  知起知不起。
  有還有去。皆是起心。還住兩亡。寂然不起。
  知失壞知出離。
  起則諸善失壞。不起則出離蓋纏。
  知成熟。
  觸境寂知。是為成熟。上通物我。後知根機。唯約自說。
  知諸根知調伏。
  根謂六根。不為境牽。即是調伏。
  △二結雙行。
  隨其所應種種教化未曾忘失菩薩所行。
  謂智隨曲化。不失無行。
  △二徵釋。
  何以故菩薩但為利益眾生(至)不違一切世間所作。
  所以爾者。為物發心故。
  △三結名。
  是多緣起善巧智明。
  △三平等教化智明三。初明實不礙權。
  菩薩摩訶薩於佛無著(至)其心廣大等法界故。
  △二明權不礙實。
  知種種說法知眾生數(至)不可傾動當成正覺。
  △三結名。
  於生死海平等濟渡一切眾生善巧智明。
  △四結數。
  是為十。
  △五勸修。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善巧智明。
  △二明離智障解脫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解脫。
  脫二障故。梵云毗木底。此云解脫。與前不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煩惱解脫邪見解脫。
  此二煩惱障。
  諸取解脫。
  業障。取增為業故。
  蘊處界解脫。
  報障。上四脫凡三障。下六脫智障。
  超二乘解脫。
  此一揀劣。
  無生法忍解脫(至)悉能了知一切三世解脫。
  餘皆顯勝。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教化成熟一切眾生。
  △七有二門。明無著位中行。初門明游處縱情。後門明棲止適悅。皆通二利。權實方便而無所著。今初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園林。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生死是菩薩園林(至)盡虗空一切世界故。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離憂惱大安樂行。
  △二棲止適悅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宮殿。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菩提心是菩薩宮殿(至)作一切法王自在事故。
  四梵住者。即四無量亦色因故。故度世云。修四梵行慈悲喜捨。餘九可知。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於一世間神力自在。
  △八有二門。明難得位中行。初門內心願樂。願即行體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樂。
  既處宮殿。則情欣勝樂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樂正念心不散亂故(至)摧滅一切異道法。
  △四結。
  是為十。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如來無上法樂。
  △三外德莊嚴五。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
  具以眾德莊嚴願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力莊嚴不可壞故(至)求一切智無退轉故。
  △四結。
  是為十。
  △五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