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行成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人身為教化一切諸人(至)示現一切眾生身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之身。
△六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意。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上首意發起一切善根故。
上一總明。餘九別顯。
安住意深信堅固不動(至)深入佛三昧無我我所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無上意。
△三有四門。明四儀動止行。初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
動遊行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法行愛樂於法故(至)令速轉還故。
轉還者。轉有漏定。還無漏故。
趣向法義行速得智慧故(至)不斷生死相續故。
不斷生死者。若斷生死。非真涅槃故。
成滿一切佛法行不捨菩薩法行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有來無去行。
△二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住。
止息散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至)學成佛威儀故。
前七自分住。後三勝進住。
出生神通住圓滿大智故(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住。
△三坐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坐。
多時安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轉輪王坐興十善道故(至)於自他心得自在故。
前四世坐以攝物。後六法坐以成德。
師子坐能說法故(至)金剛坐降伏眾魔及外道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正覺坐。
△四臥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臥。
放捨身心。合法體故。十事各同臥之一義。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寂靜臥身心憺怕故。
加行調身心。
禪定臥如理修行故。
習修。
三昧臥心身柔輭故。
得定前三。顯定後七。定益亦兼餘善。
梵天臥不惱自他故。
獨己臥。
善業臥於後不悔故。
離尸伏故。
正信臥不可傾動故。
離依倚。
正道臥善友開覺故。
思明相故。互警覺故。
妙願臥善巧迴向故。
右脇臥。
一切事畢臥所作成辦故捨諸功用臥一切慣習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開悟一切眾生。
△五所住處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住處。
知有棲止之處所故。前明能住。此辨所住。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大慈為所住處(至)得授記莂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無礙所住處。
△六所行處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行處。
前辨能行。此辨所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正念為所行處滿足念處故。
初四自行上一依四念。阿難四問。佛令依住。今辨依行。餘可思準。
以諸趣為所行處正覺法趣故(至)而不斷菩薩行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所行處。
△六有五十一門。答上因圓果滿。若剋實而論。成如來力。下四門方明果滿。前皆因圓。以八相前五猶屬因故。為明八相皆示現故。通入果中即分為二。初三十二門。明因圓究竟。即等覺位。後一十九門。明現果圓滿行。即妙覺位。前中分三。初一十四門。明因行體性二。初四門起行方便三。初二門意業觀察二。初觀察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觀察。
解方便故。達通塞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諸業觀察微細悉見故(至)了達無根故。
上三觀所化。次四觀能化法。
知諸法觀察不壞法界故。
理法。
見佛法觀察勤修佛眼故。
果法。
得智慧觀察如理說法故。
教法。
無生忍觀察決了佛法故。
行法後三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