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而說頌言。
一切剎海諸莊嚴(至)無量清淨業力起。
前半方便。後半清淨。皆上句果。下句因。
△二八別頌前文。
久遠親近善知識(至)國土無邊悉清淨。
初四如次。頌上四淨。初地慈悲為首。故云為生修行。徧滿真如。故云廣大。第五偈頌修治淨。及超頌第七願淨。以願通初地八地。此據初地。故超頌也。第六偈頌前第八出要。第七偈頌第九。及却頌觀菩薩地。地義通前後故。第八偈頌方便力。上來且配長行。其間亦兼餘義。
△七佛出差別二。初長行三。初標。
爾時普賢菩薩(至)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出現差別。
△二釋。
所謂或現小身或現大身(至)或示調伏無邊眾生。
十事五對。於海及種。有此差別。五中初二隨彼類故。次一緣廣陿故。次一隨機宜故。五熟未熟故。
△三結。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二偈頌。十頌分三。初總標。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至)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諸佛種種方便門(至)此是如來善權力。
△二有五偈。別釋如次。頌前五對。
諸佛法身不思議(至)開悟群迷無有數。
△三四總結。
或於毛孔出化雲(至)一切國土皆周徧。
既隨心總徧故。剎海塵數。未足為多。
△八劫住不同。調剎住經。停時分也。隨能感因。有長短故。文二。初長行三。初標。
爾時普賢菩薩(至)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住。
△二釋。
所謂或有阿僧祇劫住(至)或有不可說劫住。
略列有十大數。更有多少不同。如標結中及頌所顯。並通諸剎。不謂淨長。如大地獄。其壽更長。人趣却促。故極惡極善受時即多。更約異門。亦不可定也。十中唯九者。欠不可說不可說也。並如阿僧祇品。
△三結。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二偈頌。然劫但時分。無別義理。故此偈文轉勢頌之。分三。初二總標。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至)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世界海中種種劫(至)以佛音聲今演說。
許說頌上標也。
△二一通頌上列。
我見十方諸剎海(至)以願種種各不同。
兼顯脩短之因。以願力故。
△三有七頌。總結。
或有純淨或純染(至)以一方便皆清淨。
偈各一義。一明修短。通於染淨。結以心想。二淨劫住久。釋以因深。三列諸劫名。染淨相攝。四佛興願異故。入劫不同。五一多互融。齊攝雙現。六時法相攝。普入無邊。七結由心想。示以方便。一方便者。即了唯心也。一念與劫。並由想心。心想不生。長短安在。非長非短。是謂清淨不壞於相。則劫海無邊。
△九住劫轉變差別二。初長行三。初標。
爾時普賢菩薩(至)有世界海微塵數劫轉變差別。
此有二種。一者但約感。成住壞劫皆名轉變。二唯約住劫之中居人善惡。令染淨轉變。
△二釋具二。初一即是前義。
所謂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
言法爾者。法爾隋業轉也。若爾何異起具因緣。因緣意在於因。轉變意彰於果。又因緣通有。唯成不壞。如自受用因是也。
△二九釋後義。
染汙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
遇惡緣故。淨變為染。下文云。泉池皆枯涸等。
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
修人天大福。令世界多染少淨。故先云染。如下文云粳米自然生等。
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
即地前以未斷障。故非純淨。以淨多故。故先云淨。經多云染淨。與前何別。或譯人之失。或傳寫之誤。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
即證發心居受用土故。但云純淨。
諸菩薩各各游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
各各游者。即二地至十地諸菩薩。游戲神通。以多莊嚴而嚴一剎。或以一嚴而嚴多剎。所至染剎。則能莊嚴也。
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至)無量大莊嚴劫轉變。
大莊嚴者。即普賢位。嚴於微塵內剎。如上口光召眾等是。
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
莊嚴滅者。明失善緣而惡現。謂如來示滅。能事隨滅。佛滅百年。乳不及水。況今之世。況於減極。稗為上味。鐵為上嚴。
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
如彌勒來也。
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
以佛神通。于何不淨。淨名足指案地。法華三變淨土。即其類也。
上之十事。初總餘別。不出業故。又初二屬凡。次四菩薩。後三屬佛。又約佛菩薩。即染令淨。約於凡夫。即淨成染。
△三結。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二偈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