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二句即體之用。一處多處皆是用故。故上經云。一身為無量。無量復為一。了知諸世間。現形遍一切。以是即體之用。一非一。多非多矣。又非一處住。不壞多故。非多處住。不壞一故。又非一處住。體周遍故。非多處住。不如事故。又非一處住。一即多故。非多處住。多即一故。又非一處住。多中無一性故。非多處住。一亦無有多故。則如是二俱捨。普入佛功德。即是釋中智幻之義。
▲第二善男子如今世尊下。為過去佛母。
▲第三善男子如此世界賢劫之中下。為賢劫千佛母。義通三世。三佛過去遮那現在彌勒等未來故。於中二。一舉過現以為能例。二善男子如此賢劫未來世中下。例於未來。於中亦二。先別明彌勒。後如是次第有師子下。列餘九百九十五佛。文中略列二百四十三。末結樓至。皆為其母。
▲第四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於此華藏下。結通橫竪無窮悉為其母。若爾摩耶一人。已為一切佛母。餘應絕分。但有具此大願智幻。即為一切佛母。一同摩耶。摩耶是一即一切。餘同摩耶。是一切即一。是則一女生一切佛。一佛有一切母。一多無[得-彳]。非但約女。男有此願。亦為其母。是則摩耶成佛。亦是所生。遮那具願。亦能生矣。三世諸佛諸菩薩等皆例然矣。方是華嚴生佛之義。
[○@△]第三爾時善財童子白摩耶下。辨法根原。先問。後答。答中二。一明本事。二結古今。前中六。一輪王久遠。言非後身菩薩所知境者。顯唯佛知。非但久遠。亦顯時無時相。佛智契故。二彼王城北下。有佛將成。三有一惡魔下。魔擾如來。四彼轉輪王已得下。聖帝降伏五時道場神下。場神興願。六作是願已下。歷事增修。二善男子於意下。結會古今。於中二。先結示其人。後我從於彼下。結成果用。於中復二。一為遮那佛母。二善男子過去下。結母普周。謂時經三際。處盡十方。現未佛母。理則可然。發心有初。何言過去。此有三義。一約發心之後。論過現等。二發心之始。後身不知。亦無定始。三者願則有始。為母無初。如以始覺同於本覺。始本無二。始亦無初。況念劫圓融。舉一収盡。皆於臍中。放光明者。生長同氣。皆自此故。佛佛皆從無二理生。能生所生。同一味故。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
第五善男子此三十三天下。指示後友。
第六時善財下。戀德禮辭。(下第三十一經)。
●第二爾時善財下。第二別明會緣。有十善友。約會分九。第一天主光。即幻智念力善友。天主光者。悲智勝用光淨自在。故名天主。破闇名光。此由定發故。父名正念。所得法門名為無[得-彳]清淨念也。文具六。
第一依教趣求。
第二見彼天女下。見敬諮問。
第三天女告下。授己法界。於中二。先標名體。後問答境界。今初以無[得-彳]智。一念普觀三世十方。無不明了。無去來今。為無[得-彳]念。不雜異念。故云清淨。以斯正念。念佛功德。有益悲智。故曰莊嚴。後善財白言下。問答境界。於中。先問。後答。問中有二。一問境界。二問修得法。後答亦二。先答修行。後答境界。前中三。第一標章勸修。第二總徵別釋。第三結勸修學。
[○@△]今初可知。
[○@△]二云何勤修下。總徵別釋。於中二。先總徵。後所謂下別釋。此一段經。舊經所無。總有四十二門。表四十二位。大分為二。前三十七門。勸修行法。後五門勸修位法。
[○@、]前中雜修萬行。略分為四。初有二十三門。福智莊嚴行。二有十二門。八大人覺行。三有一門。菩提分法行。四有一門。十度圓滿行。初中二。先二門總明。餘門別顯。今初。一令如實覺悟。二令護持正法。此之二門。無法不攝。又初法義遍知。後詞辯廣演。即四無[得-彳]。利生之用。法施之本。後二十一門。別明中二。先五門辨福。後十六門辨智。前中亦二。先二門淨戒。後三門忍辱。今初。於中。前門總明遮性。性謂不煞生等。遮謂不壞生等。有罪則遮。無罪則聽。有罪是犯。無罪是持。後門別明性罪。略舉綺語。以細況麤。後三門明忍中。初門安受苦忍。次門耐怨害忍。後門諦察法忍。二汝應勤修善巧法句下明智。其精進與定。攝在應勤修中。通於福智。智中分三。初七門實智。二有六門權智。三有三門雙行智。今初。即般若相。於中二。一相即非相。二合即非合。此二即所知法體。故光明覺云。佛法微妙難可量。一切言說莫能及。非是和合非不合。體性寂滅無諸相。次三門約時。以明其過未知相。以第三門。該令平等。法謝名過。未生名未。生已未滅假名現在。名各不同。皆因法立。時無別體。故說平等。若取時中所有法者。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無住。皆不可知。故皆平等。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等故。隨法差別。法尚無體。時安有差。次一門三輪清淨。然瑜伽說。六度等行。各有三輪。大同小異。此中二意。一者成上三世叵得。即三輪淨。二者別明該前諸門。所知為一。能知心意為第二輪。合為第三。遠離覺所覺此二和合相故。三清淨。末後一門明無住門。心之所住不出此三。若在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