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5-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行愿品疏-唐-澄观-第6页

一時前後別。九能所斷證即離別。十佛身無為有為別。
  第一一乘三乘別者。權教明以三乘為了義一乘為不了。以眾生根性定有三故。佛說三乘。稱根真實。言一乘者。但為引攝一類不定性人令歸大乘故言唯一。非是究竟。若實教宗。則以一乘為真實。三乘為方便。故法華經云。如來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謂佛知見。為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知見故唯一乘。是以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又云。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方便門者即是三乘。真實相者即是一乘。先順物性。權說三乘。故為方便。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故唯一乘。廣如法華。唯說一乘故為妙法。
  第二一性五性別者。權教明說五性為了義一性非了義。言五性者。依大般若楞伽等經。說性有五。一聲聞性。二緣覺性。三如來性。四不定性。五無種性。前三種性名為定性。聲聞定是聲聞。不可令為菩薩等。其不定性遇緣不同。若遇大緣可為菩薩。若遇小緣則為二乘。故名不定。無種性人無種性故。雖復勤行精進。終不能得無上菩提。但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諸聖教中。說一性者。約通相說。非真了義。具明五性方為了義。若實教宗。則以一性而為了義。五性非了。經說五性。約方便說。且取長時不作佛故名無種性。非性全無。涅槃經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凡是有心定當作佛故。華嚴經云。無一眾生不具如來智慧。亦如大海潛流四天下地。有穿鑿者。無不得水。法華經云。一相一種。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故知五性。是四十餘年。順彼根緣。方便說耳。法華涅槃窮終極唱。同說一性。以破前非。故為真實。究竟終歸定無異轍。若言闡提無佛性者。頗有一人。初起邪見作闡提不。若言有者。未作闡提有佛性不。若言有者。先有後無佛性可斷。若言無者。先已自無。非開闡提能斷佛性。又後迴心。佛性生不。若言生者。佛性滅。若不生者。何用令人莫作闡提。是知闡提無佛性者。無有行性。非無真性。故涅槃云。或有佛性闡提人有善根人無。或有佛性善根人有闡提人無。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無。分析差別。善惡等殊。一真之性更無有二。抑彼闡提令其發心。通云無耳。故涅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根。猶有佛性。廣如涅槃法華所明。既性有五一不同。故令乘有三一之異。既以一性為實。則以一乘為真。廣如別說第三唯心真妄別者。權宗所明。三界唯心。八識皆是生滅之法。皆為業惑之所辦生。一期報盡便歸壞滅。以其識種引起後識。依生滅識。建立生死及涅槃因。若實教中所辯。唯心八識。皆通如來藏性隨緣成立。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不生滅者即如來藏。生滅之者業惑所生。體不相離。故非一異。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故楞伽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皷溟壑。無有斷絕期。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七識波浪起。騰躍而轉生。根自在主善知識中。廣說此義。離水無波。離波無水。故非異也。水是濕相。波是動相。故非一也。非一非異。即是中道。故此生滅即無生滅。
  第四真如隨緣凝然別者。若權宗說。真謂真實顯非虗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故真如者。凝然不變。不許隨緣。若隨緣者。是遷變義。同無常故。若實教宗。則許真如有其二義。一不變義。二隨緣義。由體不變故能隨緣。成一切法。雖成諸法。不失自性。故云不變。如水遇風而成波浪。雖成波浪不失濕性。故勝鬘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有涅槃。離如來藏。一切諸法皆不成立。是故當知。真如隨緣能成諸法。
  第五三性空有即離別者。若權宗說。三性之中。遍計所執。此一則空。如夜見繩謂之為蛇。今言空者。說蛇空耳。非說繩無。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此二不空。依他緣有圓成性有。故空與有二義不同。如牛兔角不得相即。若實教宗。三性相融。依他無性即是圓成。如波相虗體即是水。故說即色便是真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皆空有相即三諦一際。
  第六生佛不增不減別者。若權教說。若使一切皆有佛性。生盡成佛。生界便減。佛界便增。今有一類無種性人。長不作佛故。生界不減。佛界不增。若實教說。一生齊平故說生界不增不減。設一切眾生一時成佛。亦無增減。以皆不出真法性故。若言一分不成佛者。俱是不盡。非不減義。
  第七二諦空有即離別者。若權教說。俗諦之內有空不空。遍計是俗。此俗則空。依他是俗。此俗不空。圓成為真。一向不空。空有既異。二諦體殊。真俗多種。皆不相雜。若實教說。真俗二諦。體非即離。俗諦緣生。緣生即空。便成真諦。故此空者。是不空空。言緣生者。是不有有。空有無二。二諦無乖。無二之二說言二諦。二之無二說為一體。故涅槃云。唯一實諦。仁王經云。於諦常自二。於解常自一。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
  第八四相一時前後別者。若權教宗。則同時四相。滅表後無。謂生明此法先非有。滅表此法後是無。異表此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