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離有尋伺地故。三離想受滅寂靜故。四離色自性故。五離於真義異計度故。由離二五。故無分別。離初三四。照一切法。故以普照釋無分別。其顯示二字。梵本所無。其本性智光。是能照耳。故舊經中。所得法門名一切智。下推勝中亦存此名。由深細故。能令等覺親承法音。二善財白言聖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下。辨業用。於中二。先問。後比丘尼言下答。於中二。一明通用。二明智用。前中亦二。先辨用所依。後正顯業用。今初。謂由上智光入王三昧故。王三昧者。智論第八云。一切三昧皆入此中。故名為王。體即如如。如體本寂。真智契此。故名昧。由前法門知一切法。而顯本智。即權實無[得-彳]。今以即權之實智。契即事之理故。一切三昧皆入其中。若涅槃經十四。二十五三昧。名三昧王。由此故能上來說法。廣破諸有。後以得如是王三昧故下。正辨業用。可知。二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下。明其智用。故上名中。離細分別。亦即前通用。使無分別。為無障[得-彳]。智用自在。皆先標。後釋。明觸境了達而無分別。
第四謙推等。並可知。
●第五筏蘇蜜多女。寄無盡功德藏迴向。由迴向力。能成無盡功德藏故。筏蘇蜜多。此云天友。或云世友。亦名寶友。隨世人天方便化故。世寶重故。國名險難者。逆行非道。下位凡小不能行故。上指後中。云聚落者。是依梵本。國順舊經。城名寶莊嚴者。逆行順世。能生無盡功德藏故。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依教成益。先總後別。別成二種益。初句見實法益。由前聞實智故。餘皆得權智益。由前三世差別智故。後漸漸下。趣求後位。於中四。一專心求見。二淺識致疑。三深智讚教。四依教往詣。今初可知。二城中有人不知下。淺識致疑。逆行難知故。而知善財心者。但覩外相故。亦彰求法位尚淺故。三其中有人先知此女下。深智讚教。先讚。後教。市鄽北者。市者諠雜。北主於滅。滅諠雜故。自宅中住者。即畢竟空寂。謂在欲行禪。有大悲故。處染利他。有大智故。寂為自宅。約庇他舍。即用慈悲。四時善財下。依教往詣。
第二見其住宅下。見敬諮問。於中二。一覩見。二敬問。前中亦二。先見依報。畢竟空中無德不具。廣顯其嚴。後爾時善財見此女人下。見正報。於中。具有主伴德用。二爾時善財前詣下。敬問。
第三彼即告言下。授己法界。於中四。一標名。二業用。三明法門殊勝。四辨得法因緣。今初。離貪欲際者。凡夫染欲。處而無厭。二乘見欲。方便求離。菩薩了欲。性無可離。即是真道。故不斷貪欲。亦不與俱。而得解脫。染而不染。名離欲際。無離離故。餘見勝熱。
第二我能隨順下。顯業用。於中二。先身同類現。後善男子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下。以法益生。有十三昧。皆隨受欲所有便宜。得斯甚深難思三昧。
第三爾時善財童子白筏蘇下。明法門殊勝。此一段經十二行半。舊經未有。文中分二。先問。後時女告言下答。前問意云。隨世染欲汩亂清真。云何經言入一切智得最勝地。今釋意云。欲為惡本。生死根原。猶障生天。況於大覺。故隨好品云。譬如劫火。燒須彌山令盡無餘。貪欲纏心。終不能生念佛之意。今將欲斷之。必固縱之。先牽以欲鉤。後煞欲狂象。以毒為藥。豈不勝哉。文中四。一明欲能障道。二引事證成。三欲為過本。四結離之益。今初。從著至微。且障三乘。此約細欲。若麤重欲。障諸勝事。故上經云。障[得-彳]生天。下經言。為大過本。二五通仙人下。引事證成。略舉三事。一五通仙人。即世尊本因。有騎項之辱。若鬱頭藍弗。亦退五通。不言荷負。二天阿脩羅常興戰伐者。脩羅貪欲甘露。帝釋貪其女色。為戰伐原。事如常說。三十頭羅剎焚燒南海楞伽大城者。未見經論。三藏云。是外典。梵本云。若為女色焚燒濱洲之所。十頭羅剎楞伽大城。三或有諸王下。明欲為過本。赫宗周褒妙滅之。明明盛殷妲己絕之。亡國破家十有八九。非愛不生。故生死輪轉。四是故菩薩下。結離之益。
第四善財童子白言聖者下。辨得法因緣。先問。後答。一寶錢施者。略有三意。一寶而能捨。故得離貪。二一錢至微。由菩提心。成斯自在。三由施佛是最勝田。故成勝報。即由主財田三輪俱勝。況勝而空寂。何果不招。
餘三段可知(已下第十六經)。
●第六[鞥-合+(白-日+田)]瑟底羅居士。寄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事理無違。皆入等理故。[鞥-合+(白-日+田)]瑟底羅。昔云纏裹。新云緊合。並義當包攝。謂塔中包攝一切佛故。攝諸善根。入等理故。晉經名首婆波羅。此云妙善。供養佛塔善最妙故。城名淨達彼岸者。無一善根不淨障[得-彳]。到究竟故。常供養佛塔者。善根中最故。未詳何緣偏供此塔。人云塔中空有栴檀之座。為欲普供無盡佛故。亦有是理。然下經云。我開栴檀座如來塔時。則知定是依佛得名。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念前友教。後趣求後友。今初。昔闕此段十二行經。文中初句總。後觀彼菩薩下別。別有十三昧。即前友所說。如次當之。一即來詣我所三昧。二蹔見三昧。三與語三昧。四執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