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0-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慧苑-第105页

實各多類。問准瑜伽四十九中云。若有眾生。來求種種能引戲樂能引無義所施之物。不應施與。況令此中乃施采女美色。令引貪愛不善行耶。亦不可說菩薩但自行施。餘事不知。所以者何。違前所引瑜伽說故。彼論又云。施妻子時。不應施與怨家惡人藥叉羅剎凶暴業者。施王位時。若知乞者擬得位已損害有情。不應施與。又無性攝論第八卷云。菩薩雖得財位自在。見諸遺乏財位有情。有五因緣菩薩不施。一者見彼於財位有重業障故。二見彼有情。若施與財位。障生善法故。三見彼有情。若乏財位。厭離現前故。四見彼有情。若與財位。則能積集不善因故。五見彼有情。若與財位。則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是故菩薩不施於彼。此有頌云。見業障現前。積集損惱故。現見諸有情。不感菩薩施。
  答能施有二人。一者的知乞人得所施物擬損眾生。則菩薩不施。亦無違犯。若不的知。菩薩但作利安之心。施亦無咎。況此采女等。皆是菩薩同行主伴。施彼。定知有益無損。或先順後化。誓願力故。問菩薩持戒不惱眾生。如何自為行檀。乃將男女等施他。
  答此所施男女等。通有二類。一者先與菩薩同結志佛。互為主伴。今得將施。乃遂本期。喜得行成。豈復憂惱。設說悲苦。皆示現爾。二者延發誓願。志力尚微。雖將施地。再三本問。故瑜伽四十九云。施妻子時。先當曉喻令喜。然後將施。終不強逼令其憂惱。又不施與怨家惡人藥叉羅剎凶暴業者。釋曰。此教即是為初根設也。
  後約五類田。別明施等行中。即分為五。
  一施佛及塔廟迴向。於中四。初牒前。二以此下正顯。三是為下總結。四為令下明迴向意。
  初中三。一牒前施物。二田。三善根因。辨應起塔人及塔表位。次長阿含云。四種人應起塔。一佛。二辟支佛。三阿羅漢。四輪王。依真諦三藏。引十二因緣經云。八種人應起塔。一者佛。其露盤八層已上。二菩薩。露盤七層。三緣覺六盤。四阿羅漢五盤。五阿那含四盤。六斯陀含三盤。七須陀洹二盤。八輪王一盤。若人見一盤塔。不應禮拜。非聖人塔故。依僧祇律。有四種比丘。得起塔。然不得安露盤。一持律。二法師。三營事。四望德。異諸道俗。有為先已師僧起塔。應審尋此所引聖教。
  二正迴向中有二十願。初中二義。一解脩因。二信福。廣如般涅槃。一說施不退菩薩及最後身乃至世尊得福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不可思議。二中二義。一專向佛。二過淨田。三中二義。一是離世間品中十種清淨施果故。彼云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清淨廣大施。二是彼後文十種捨無量果故。彼云若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清淨捨。四中三義。一非劣願。二得佛解脫。三得正後二智。或唯後得。五中三義。一能無盡施。二入佛福智。六證佛智有二義。一超劣。二自在。七得佛通。八得無限智契實教理。九中利物與作生佛智緣二堪為勝田。十中。一愛佛。二勤善。三樂佛智。十一中。一無功用遊剎。二違疾遊剎。十二中。一分身通。二事佛。十三中。一得勝身。二遍遊無倦。十四中。一得大身。二速至。三任意往。四無退。十五中。一得佛威。二速通現化。十六中。行安樂行。順菩薩道。如法華安樂行品說。安樂行有四種。一者菩薩行處親近處。行處謂住忍辱柔和善順不卒卒暴。亦不驚。於法無所行觀法實相等。於親近處。謂不近國王大臣等外道文筆兇戲不律儀求聲聞四眾。不問訊。不與小女等語。不近五不男。不畜年少弟子等。二者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乃至云。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三者於末法中。欲說是經。住安樂行。不說人乃經過。不輕餘法師。不說他長短。不讚毀聲聞人。不生怨嫌。有問難不以小乘答。但以大乘令得一切種智。受持讀誦此經。莫懷嫉妬諂誑。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長短。勿惱令疑悔。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四者於末世持是經者。於在家人中。生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念言是人失如來方便。隨宜說法。不聞不知。乃至不解是經。我得阿耨菩提時。隨在何地。引之令住是法。具說如彼。十七中。一得普賢行。少功力疾得菩提故。二十力圓。三智慧滿。四神通具。十八證平等法乘。十九中。一普行究竟。二成佛。二十證佛所證法性。法性是所乘。智能乘故。
  三結。
  四意。並可知。
  二施菩薩知識中四。一牒前。二以諸下釋。三是為下結。四為令下迴向意。
  初中三同前可知。
  二釋中二十願。一憶持所聞教。二中。一同善善友義利。謂現當益。世出世益。離惡攝善。福德智慧。或此四對並同善友。或除世益。由菩薩於唯世益或不作故。如瑜伽菩薩地說。二攝取眾生共同善根。三中。於善友四事。一親近。二尊重。三供養。四凡所為皆隨發心。四中。一得樂欲善。二身不離善友。五中。一常值善友。二順善友教。六中。於善友心有四事。一愛樂不離。二相續。三不更樂惡友。四不曾錯誤妄失。七中二種。一捨身事。二順命事。亦忘已見事。八中三。一為友攝。二脩慈。三離惡。九中聽聞善友正法。十中三種。一與友同善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