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切勝妙功德。是也。後正顯中十句。一勤求善。二不造罪。三廣集善。四以善覆生。五作生善依。六離相迴向。七示善令修。八智觀機。九心境生善境。十常修等如迴向。
二正迴向中二。先牒前起後。後所謂下正顯正迴向。顯中三十一願。一得佛平等見。六得受樂見善知識眼。七見三性境皆成菩薩道緣。八寶愛證如智。九證智增照。十能捨施心是可愛。十四善觀真俗不合不散。十七於無差別法隨根說差別。是方便也。二十無漏聞熏成金剛種。二十三有堪化機處是可愛樂剎。二十五得知諸法無本之方便。二十六知諸法無二。即是離欲除無能所之斷故。即是斷障。二十七同前門。但無斷障。二十八有二義。一於諸法。無非有非無之戲論。二但於法無所分別。即為無戲論。令取後義。二十九金剛藏者堅固義也。智道者佛因也。三十法性相應善根是無礙善。餘文並可知。
三明迴向益中二。先牒前修迴向時。可知。後得智慧下正顯。顯中十句。一得智明。二善友攝。三佛慧照心。四滅癡。五策勤。六修學入十地智。七由迴向離相故布善滿法界。八由迴向離相故。能盡因行源。應知以智迴向四字通上下句。九智契善巧迴向海。十成廣大福慧。
第二明離迴向相中三。明初迴向時離相。二譬如真如下正顯迴向。三佛子等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一切下。明迴向益。初中有三十六句。一不著器世間。二不取眾生世間。三心無所依。四離分別見。五不捨智慧。六順三世佛迴向門。七順無差別法。八不壞佛真相。九觀三世眾生等無相。十行順佛所行道。十一巧說。十二解義。十三證他智。十四悟真理。十五智圓。十六信堅於業性權實雙行。十七了法如幻化。十八知法無自性。十九觀境及行隨世言無著。二十餘執。二十一知如實理。二十二觀法性寂滅。二十三了諸法一實相二十四知諸法相不相違。二十五與諸菩薩同出。二十六修道攝生。二十七入三世菩薩迴向門。二十八聞佛深法心不驚怖。二十九以四無量心令眾生淨。三十不起我我所執。三十一不分別世間。三十二不染著諸境。三十三勤修出世行。三十四了世法無性。故云無依。無依故無可執取。又無依。謂不依根塵識和合有故。三十五於深理正見堅。三十六離妄了真。
二正顯迴向中。有一百門。古來諸德。莫裕意炬等法師。並科此文。作十段。配屬位地。然復各殊。遠法師判為二分。初十門配地前。餘屬地上。本疏云。今謂諸門各是一法。並收真如體相用盡。不可相從。科為分段。今按諸說科分段者。說無聖教。文非明白。不可詳用但依本疏。不科為定。所以者何。此略顯真如無量德相中。始一百門。得即將配地位耶。若爾者百外所餘德相。更配何處。益蓋知不也。然今諸門多辨如相。少論體用。相是德相。如起信論云。真如相大者。具足無量性功德故。此中且顯百也。又此一一相中。文有三句。一標所同之如。如經。譬如真如遍一切處。無有邊際故。二舉能同迴向善根。如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故。三合所同如相。如經。遍一切處無有邊際故。或總作兩句。謂束後二句為一句故。下諸門並准此知。其初句云譬如者。勘梵本中。但應云如。非譬如也。所以者何。梵本只云曳他。不言烏簸忙故。曳他即是指前准後之詞。是曳他之下。必對怛他之語。此謂亦然。若不對曳他。則是如也。此門顯示善根迴向願同如之德相遍處無限。二迴向了諸法實性。三隨緣之不變。六證如之智不退轉。八即智之如為即如之智證會故。云離境界等。九十皆是隨緣真如。十七如有大智光明義遍法界義。二十二法性力故。一切行法皆向菩提故。同明眼也。二十三無分別故。二十四無倦故。二十五如曾不以一法有性而為性故。二十六諸法相即無相是如體性故。非出現。三十四非有相心行無相行。三十六隨緣即不變故。本來不取作。五十一如能內熏令起厭求。問此百門中亦說如體及用。何故都名真如相耶。
答真如尚與一切諸法。同其體性。不相捨離。無所不在。況於相中。無體用耶。是故無[得-彳]也。七十了有無無性同如在有無中七十一無[得-彳]故明無餘惑故潔也。七十九四無[得-彳]解智全如為性。九十五云捨離諸漏者。勘梵本云。阿那含薩攞嚩。此云無有諸漏。九十七云過去非始等者。晉本云過去非同未來非故現在非異。古德於此。盡妙思。沈研鑽極。
範法師云。此破小乘三世之執。謂彼執過去為有。若是有者。便同現在。今既滅無。故云非同。言未來非故者。小乘亦執未來有法流至現在。若爾應是故法。今既未來緣未至故。畢竟無法。故云非故。現在非異者。彼執現在決定是有。今明待緣假合。推之則無故。不異過未之無。故云非異。
裕法師云。過去非同者。集起而無集起。未來非故者。轉變而非轉變。現在非異者。相別而非相別。發起新新稱過去也。除滅生死者。同未來也。清淨生者。似非異也。
遠法師云。過法無常。同歸盡滅。於理本無。故曰非同。來法新生非本有性。故曰非故。現法皆空故曰非異。名此三非。以之為如。
炬法師云。過去非同者。明如體離。雖在過去。而非遷滅。不同於無。未來非故者。雖復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