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0-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慧苑-第161页

者有三義。一准解深密經。前地明定。從此地已下明依定所發慧。故來也。
  二依十地論。前三地寄同世間。此地寄出世。故來也。
  三亦准解深密經。前地雖得世間定及總持。而未能得菩提分法捨定愛法愛故來也。略辨如此。諸門分別。廣如別章。
  後釋文中三。一以偈讚請分。二正明地相分。三以偈重頌分。
  初中六偈分五。初一偈明菩薩聞法歡喜供養。二次半偈明說法感應。三次半偈天女喜讚。四次三偈天主慶前請後。五最後一偈脫月請後。
  二正明地相中二。先依論顯依前地淨定總持令此地如實智淨故說焰地。後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下明位果校量勝。前中論科此地差別有四分。一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分。謂是入地方便故云因。二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則能下明清淨分。謂是初入地出障行故清淨。三佛子菩薩住此第四下明對治修行增長分。謂是正住地道品等行能有所除故。對治進修上上故。云修行增長。四佛子住此焰慧地所有身見下明對治修行增長果分。謂是地滿即彼清淨對治修行增長之果。又初一是地因。後一是地果。中二是地相。又初一加行道。次一無間道。次二解脫道。後一勝進道。何故解脫名對治耶。以斷障顯地故。
  就初分中三。一結前標後。二何等下正顯十門。三菩薩以此下結法功能。初中法明門者。法者眾生界等十種。明者四地中證智。門者方便義。論經名入。即此眾生界等十法與證智。作入地方便故。謂由觀察十法。得入四地故。問若爾何故古人釋此十法為門。是所入。非能入。為智明所入故。
  答十法若是所入門經不應言欲入第四地尚修十法明門。乃至云。以此十法得入第四地。十中分二。前五句推能依乃至所依。謂初一觀正報假名。二觀正報所依染法。三觀依報。四觀世界所依空無盡境。五總觀依正所依心識。謂本識是染淨法所依故。復五句明超滅染因。謂前三句明觀煩惱使染故成三界。後二句明觀廣大信解成三界因廣大心信解故。煩惱不染故。煩惱不染大心信解故。不捨眾生。此二皆超二乘境界故云廣大。言信解者。謂於諦寶深忍樂欲。忍即勝解決定印持故。
  第二清淨分中三。初總顯。次何等下別例。後是為十者總結。初中四。一標得住地。二住地故能以十智成熟眾生。三成熟故得內法。四得內法故生如來家。內法者有二種。一就人顯法。即佛自體所具之法故。二辨法成人。以法顯佛故。論云如來自身所有諸法。以是法故顯示如來。謂十種法智教化成熟故。生如來家者。此地寄位出世之首故。同初地云生佛家。二別例中先徵。後顯。顯中十句攝為四。初深心不退者。謂自住處畢竟智。此即大乘法。是菩薩住處。住於大乘。心不退轉。名畢竟智。二於三寶等者。同敬三寶畢竟智。謂於三寶得信不壞。故云畢竟。三諸行下二句明證如正智。前句觀諸行等者。此生滅觀。假者唯是蘊聚本無有人。攬蘊而立。隨蘊遷流。故名諸行。後句觀諸法等者。此法空觀。謂法從緣生自無有生。緣亦如是。言無生者。理實前觀亦有無生。後觀亦有遷流。為顯二別。文又影略。故互舉爾。四觀世間成境下六句是分別所說智。即後得緣俗智。或攝為二。謂染及淨。或為三。謂一染。二染淨。三淨。或為四。謂初二句依正二報是苦諦以隨煩惱生故。次一句中半句生死。論名世間。即是集諦故。云以隨煩惱。次半句涅槃是滅諦故。云所有淨。後三句是道諦故。云隨所淨。又初中以煩惱等順感器世間故。眾生世間。由從業等因生故。云同因。次分別生死涅槃者。是集滅二諦。亦是染淨雙觀。雖全體不二。然兩法不雜故。云分別。下三句道諦。亦隨顯涅槃淨法故。云隨所淨。一於佛世界中教化眾生成菩薩自業差別故。云隨所淨故。云觀眾生國土業。謂於眾生所淨成已差別之業。二前際是生死染法。後際是涅槃淨法故。云煩惱染及淨。三於前際染中不見一法可損。以即空故。後際淨中不見一法可增。以性自滿故。又釋觀前後際色心已滅未至之境。此即無性。與現在緣生無性之性。平等。後觀現緣無生之性。與彼二際已未之性。無不別故。簡非滅盡之盡故。云無所有盡。
  第三大段明對治修行增長分中有二。初明護煩惱。是異凡夫行。亦自利行。後菩薩修行如是下明護小乘行。是異二乘行。亦是利他行。
  前中明菩提分法。先略顯名體。後正釋文。前中先通。後別。
  通名三十七菩提分。菩提梵言此云覺。謂三乘無學盡無生智照境窮了故。分者因義。此三十七能為覺因故。又云道品。道謂果智。品是類義。因為果類故。總名三十七菩提分。帶數釋也。
  後別名中七。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
  初謂身受心法。身等四法是所觀境。慧是能觀。與念俱故。隣近名念處。是所觀境。即觀智所住之處故亦名念住。以五根大等積聚名身。領納順違名受。集起名心。軌持稱法。
  四正勤者。亦名正斷。唯一精進隨義立四。謂於已生未生惡不善法令滅不起。於已生未生善法令長令生。於四用中。約斷自所除懈怠障故。名四正斷。皆精進力。斷彼懈怠故。名正勤。勤即斷故。持業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