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下九皆同。恐繁不載。二供佛。三嚴土。四誓盡未來劫。以實教調化過諸算數眾生。悉令成就。此一段文迴消前智。五滿本大願。六作世燈。七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悉令眾生開悟。八了法法不可得乃至成佛。九知世法皆是出世。以無類類一切。於此了無心外師。十於諸法成第一覺者。離於倒侍對數量言說。住不可說境界際。於上十種。決作了知故。無疑也。結進可解。上來六十句。明十志曠遠行竟。
自下第二從十種不可思議下九十句。明定慧業用。於中分三。初三十句明融慧超情行。次十三昧下二十句。明深定普周行。後十法門下四十句業用自在行。
就初中。初十約行。次十約語。後十約智。
約行中有十種不思議者。由前心決無疑故。於所脩難測也。列中一乃至一念善根悉有佛果故。云不思議。如尼拘陀子子小辨大。二由本願力。或無思任運果用無如定前等願力。三知諸法如仍非有似有。四菩薩於善根雖不分別。然不失壞。五雖深入法性。而不證寂滅願理盡未來實二乘故。六雖行菩薩行。而示八相成道。七雖現佛果自在。而不捨菩薩化眾生行。八知法雙行無礙相中五對十句。一約迷悟境。謂凡無相妄見有相。聖相凡有悟見無相。又一即相是無相。無相即是相。一事雙離知難思也。餘四准之。九知心與菩提及眾生。三法互望平等由無性一故。上文覺林菩薩頌云。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當知佛與心。一切皆無盡。釋曰。無盡即法性也。古德辨此心字。為初發心者。與覺林頌中前後流例。甚不相當故。今不爾也。晉本初二句同前三四兩句。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次云亦不生等者。由知一真性之理。三倒不生。三倒義如迴向品及列行業廣釋。十中四句。一雖入滅定。盡流亦不盡流。以流體本自盡。不得盡方盡故。二雖知諸法本來無漏。而亦不境斷惑惑滅。三雖知真俗互即。而亦互不雜。分別者差別也。次一切佛法下結釋。雖諸法常與法性合然無可合故。四知諸法即法性不二不變故。結及果可知。
二有十種巧密語者。正以內行難測故。發言巧密。本疏云。唯論密語有五種。一證深密法故。如上出現品名如來密藏故。二以一言說一切法。上文云如來於一語言中等故。三雖近說而不聞。如鶖子如就子等。雖遠聽而同近聞。如因達約擊等。四言近意遠。如說三乘為密意故。五以異言說實法。如說覺不堅為堅等。今此文唯約初義說。列中。一約教法如說意玄故無同實故。二於不受生處。不云我今眾生。唯云實生。然非妄語。三於現道成佛。皆言是實。不云示現。然非妄語。四雖知眾生業報虗妄。而說因果是實。然非妄語。五於眾生所造染淨業。還說是實。此意同前。六說事事無礙法。七說十方盡空界有無間世界。此為對非下根所知過說故。名密語。八約說微塵中世界內有佛示八相事。亦非下根所知邊。名密語。九約眾生雖即涅槃。然以不捨本。令脩證得故。說即涅槃。是密語。以非妄語故。十雖知心外無他。然常說不捨。善友轉尊重佛與發善根同。迴向同。所作同。體同。出離同故。結及果准知。
三有十種巧分別知者。前既語巧。今顯意巧故也。晉本名巧方便分別智。列中一入剎。二入眾生欲樂。三入心行。四入根。五入業報。六入聲聞二諦觀行。七入獨覺緣生行。八入菩薩諸度行。九入有漏善法。十入無漏法。於上十法。皆智解明了。悉名入也。結及果如文可知。
第二有十種入三昧下二十句。明深定普周行。於中初十明定體。晉本名正受三昧。後十明業用。亦可知。初明深定。後顯普周。前中。一入定受剎。二觀眾生身為定境。三諸法為定境。四觀佛為定境。五觀劫為定境。六從定起現多身入定為境。七觀諸佛身為定境。八悟諸眾生皆一性為定境。九念次入多菩薩定智為定境。十念次以無礙智成諸菩薩行願入定無休為境。此上諸入學並同前釋。結及果易了。二有十種遍入者。前明入定。今辨從定起周遍一切處故也。晉經名一切處。列中。一所緣悲境。二彼身依處。三世間諸事物體。四五火水灾。六佛身。七佛剎嚴。八佛功德身。九種種說法。十於諸佛諸供養智。於此十皆解明了明達故名為入。餘文准釋。上來深定普周行竟。
第三有十種解脫門下四十句。明業用自在行。
於中。初十准梵本。是毗木叉此勝解脫。謂所作自在故。今但云解脫者。略也。晉經名法門。別中十。一明身遍一切剎。二於諸剎示種種色相。三以多剎入一剎。四加持諸眾生。五以法佛嚴身而嚴滿諸剎。六於正中見依。七念頃往諸剎。八一剎中示多佛出。九一身遍諸法界。十念間現諸佛遊戲。此十皆授解脫業用門說。結等可知。
二有十種神通者。前是作用自在無[得-彳]故解脫。今是神通所緣無[得-彳]故。次明也。列中。一宿命。二天耳。三他心。四天眼。五神足。六隨物心現通。七一身普現多剎。八念頃遍入多剎。九出生多嚴具嚴多剎。十現多化身。十一隨多物心於多剎現成菩提。結及果如文易了。
三有十種明者。前通此明也。列中。一知物業果。二知物心中無師智等本成寂靜。然物不能觀察境故不現前。佛及大菩薩已能觀察得現前故。故云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