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0-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慧苑-第234页

r>  二次有十種無著者。由前行德超昇故。於境無執故也。又前於境自在令於境無著。此十皆是自心顯現意言所化故云智慧。於中不著。一於所化處。二於所化者。三於所化法。四於化業。五化所得善。六隨化受生。七於所發願。八於脩行。九於同隨伴。七於所供事佛所離執故。於上諸境皆無所著。結及勝進准釋。
  三次有十平等心者。由前成無著智故。於眾法中心無差別故。此與前十平等實者。別得於境此授心辨故。別中前八於因等。後二於果等。前中一於所長養。二於所發願。問願既差別何名平等。
  答平等為物故。差別發。三於化生身。四於所化業釋。五於能化法。六於依染淨剎。七於所化解。八於所化行。後二約果中。前功德智。後根本智。此十於法皆無分別故。云平等心也。餘文可解。
  四次有十種出生智慧者。從前根本無分別。出生後得智慧故云也。列中一知所化解。二知淨土差別。如壽量品說。三知世界綱。謂一剎種中三重遍相繞故。已如上釋。四知剎止住正不正。五知諸法純雜及廣大體。六知眾生身差別多類。七世間倒忘故不差。八知出離者皆依一道。九知佛力能普入一切法界。十知三世眾生由真如因熏力皆能厭生死繼佛種故。結進准知。
  五次有十種變化者。前依根本。今依後得起自用故。次明也。實眾生等化為餘法。或變餘物化為眾生等。下並准之。列中一一切眾生。二一切身。如文殊變大迦葉等。三於剎。四供養五者聲。六行願。七調化眾生。如無厭足王。八一切成正覺。九一切說法。十一切加持。結等可知。此中具三相應化。思准之。上來四段二百句文總是釋十住位竟。
  自下大段第三從十種力持下。有三百句。答三十句十行位中行法。於中分三。初六十句明大志曠遠行。二從十種不思議下九十句。明定慧業用行。三從十種園林下有一百五十句。勝德成滿行。
  就初中二。先二十句明依起大歎行。後四十句明依起勝念行。
  前中初十持標行所依。謂此住持力方能起大志。此中通攝十地中十持。總釋應知。於中初三。即三寶力持。眾生為僧寶者。一切菩薩皆眾生世間故。眾生之名。簡佛及法故。四大悲所作名業持。五大願力令行相續。亦由願力。佛果作用。盡未來際。六十度行力住持餘行。七眾生及菩提為所緣境持起菩薩悲智心。八化物不失時。由此不失之力。能多利樂。九善根力能有住持。十智力住持。此上皆有勝力能任持故名也。問既此中云佛法僧力持者。何預此菩薩耶。
  答由此菩薩與所為為增上緣令加持故。如佛弟子。若自為有緣。若教他。自作禮佛念佛轉經供僧等福。即令彼象三寶獲益。便是加持之義。問此持與前十陀羅尼及十受持。各何別耶。
  答陀羅尼是總持文義等受持後領納不失。此中約加持依持等。各有所授。不相違也。
  二次有十一種大欣至者。依前持力。於所欣樂。得稱心安至故。晉本名大正希望。列中一念發心盡事未來諸佛令喜。二念以上供供未來諸佛。三念於彼諸佛所示誨等。四念必當得住菩薩地位。五念多劫脩行等。六念自發心來無五怖畏等。七念令眾生盡成佛等。八念當類一切剎等。九念斷物疑惑等。十念佛難值如優曇華等。十一念當成佛時神力應諸剎等。具顯如文。
  三次有十種深入佛法者。謂欣至不已。便能深入佛法故也。
  下四十句中。初二十句為所依。後二十句為所起。
  前中初此十深入是內證。晉本經自有句皆諸云是為第一第二等。列中初四入器世間佛法。次二入眾生世間佛法。次三入智正覺世間佛法。後一總就法界入於佛法。初中前三三世各一。後從世界數下為一授。晉本前三種明現在一切世界入過未現。後一種數行說等入一切世界體清淨。若依今本。但明智入剎淨性。言數者剎數故。行者剎因故。說者為他分別故。次二中前同前器中數說體。後同器中行。次三中初知三世智正覺次第出世。次國土兩字該通諸佛及國土。從眾會已下是眾生世間。從知下是。後一總就法界入於佛法。言理知等者。謂法德離言。不癈常言。此是權實變行法故。悉入法界無入入也。次云如至法說無所取差者。此釋雙行離言常言故。結及果准知。
  二次有十種依止者。前辨行深入。今顯所說緣起也。列中。一依佛脩行。二依調生行行。三依善友行行。四依集善根行行。五依嚴土行行。六依不損眾生行行。七依深入三輪淨行行。八依圓滿願行行。九依能求佛果心行行。十依所證果法行行。謂真俗非即離故。結進可知。
  三次十種發無畏心者。由前有所依故。行心深勝。於可畏事。得無畏心。以無難作而不能作故。列中。以勇猛故。於難非事中而悉能非。一業障欲滅。二遠法難護。三法魔難降。四身餘難捨。五外道難摧。六眾生難喜。謂根業難識唯佛能知故。七大眾難喜。謂眾心難一故。八八部難調。謂心皆[怡-台+龍]捩故。九二乘難迴。謂已入正性離生者故。十上行難隨多劫勤苦故。於此十難。心皆無畏。結及果可知。
  四有十種發無疑心者。前以於難無懼。即自知所作易故無疑也。列中。一以六度四無量攝生。決能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