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謂標數。辨類。依數列。舉略結廣。略歎其德。
初金剛神眾。標數可知。辨類者。神執金剛杵。衛護如來。靈祇不測故。曰執金剛神。此從所執為名。有財釋也。二依數列名可知。三舉略結廣易解。四歎德中。十句分二。初一句。宿願多劫故預斯會。後隨願下九句。昔願所行。今並圓滿。故預斯會。九中初一句總。後積集下八句別。別中。一福行願滿。二定行願滿。三通行願滿。四證解脫行願滿。五威光行願滿。六隨應現身調生行願滿。七隨佛化往行願滿。八守護行願滿。
第二身眾神眾中。文四同前。辨類有二義。一身。謂神之自身眾。即同生同名及所隨者。凡有其二。共有其三。三故名眾。此從所化得名。身之眾故依主釋也。此神即是菩薩同生同名隨類生身。二謂此神專以變化多身而為佛事。故立其名。德中二。初云皆往昔成大願者標也。此文亦應云往昔大願今皆成就。後供養等者釋也。謂昔發願願得供養。脩供佛行。此願今遂。故云成就。
第三是行神中文四同前。言是行者。因他足行。成自供養。此即足行之神依主釋。入法界品云。善現比丘行時足行神布華足下是也。德中多劫親事如來。
第四道場神中四同前。下亦並同。更不載此語也。釋名如前菩提場處說。若尅梵字翻名。應曰覺場。然道場是佛所有。此神守護。依彼得名。是依主釋。德中二。一宿值多佛。二供願今遂。此中前歎願成。後歎身供。
第五城神者。依所護得名。亦依主釋。又表守護法城心城故。德中以己德行。嚴佛宮殿。如何佛威神之依果。此義如前。共集互融主伴之因。今將顯此嚴之義。故說佛宮殿用神善根嚴。向若說果從自因生。無由能顯互融因果也。
六地神者。又表深重行願如大地故。行願生成佛智住持故。雖餘神等亦名此義。今但偏就此門而讚。亦即攝餘一切德盡。此一即是一切一故。餘眾准此。德中二。初發深重願等者標也。後願常等者釋也。
釋中二。一願當近佛此願德身。二願同脩行此願成行。由前願故。感異生身。由後願故。與佛常為主伴。主伴必由善根互融。互融必由互相迴向及觀所脩。同一法性故。
七山神者。又禪行寂靜。離囂塵故。德中得淨法眼見法性故。
八林神者。表具德義。德中身光悅機。令樂增行。
九藥神者。又表不空三業滅惑成德。如藥樹王無空過故。德中二。一能除惑病故。云性皆離垢。謂性能令他離垢故。如阿伽陀。二能增壽命色力故。云慈仁祐物。如七十八中蓮華藥。
十稼神者。又表法力精氣增長行故。法味逗根令滋義故。德中應機授法。生大法喜。
十一河神者。又表法河流潤益生。亦表無住悲智於生死河無間運濟。德中勤作意者。濟無蹔停。如河流不息也。言利益眾生者。設有安樂。亦為利益故。但言益也。或上句明菩薩船師七地已還。下句八地已上也。
十二海神者。又表智深福廣。德中以佛功德大海者。明所護也。言充滿其身者。顯融攝自在。不爾如何菩薩以功德充於自身。故知由主伴互融。善根共集成故。具顯如前。其所表及德。准此一處。通外事內行。餘異生眾。並准應知。然其內德多是持業。即如此中功德即海故。外事多是依生。謂主海之神故。餘並准此。
十三水神者。又表法水洗濯。德中救護眾生者。法水除世渴愛也。言為利益者。法水令增出世福慧也。
十四火神者。又表慧火焚惑薪故。成就善故。破愚闇故。德中二。一身語智光復各多類。故云種種。又如下文云善財入火得三昧樂等。二即前諸光明破嗔恚等三毒熱惱。
十五風神者。又表慈悲心現大智風輪能令眾生身心清涼。又表智風能滅一切眾生煩惱習氣。如劫壞時有散壞風。壞器世間。並如出現品說。又表願風能起一切佛事。現身說法。散滅煩惱。成就善根。利樂眾生。如賢首品說。風能起一切世間乃至安樂眾生等。德中歎慈風智風等散滅我慢。如劫壞時旋藍猛風散金剛山等。又散滅雲等亦爾。
十六虗空神者。又表法性虗空離染廣大。德中三。一自性清淨心。為無始客塵[雨/復]不顯現。今此斷障顯淨德。如事空雲霧等除。本性淨故。二法性虗空無外故廣大。如事空無際畔故。三性淨真空本來明潔。如事虗空性本淨故。
十七方神者。又表正慧離迷謬。使行無邪僻。示導眾生。各安其所。德中二。一教光善巧故。云方便示方隅正位令離迷錯。此表正教示現正真之道。二轉教於人故。云相續不絕。
十八夜神者。又表生死夜以智炬示導。即是然正法燈。令尋正路。德中。翻生死中。於夜寢息。將為安隱故。此以精勤進道為樂。
十九晝神者。又表於深法中勝解分明無有闇昧。德中。於理事圓融行。成就三德故。云於妙法。法即行法。一生信。二起解。三成行。故云勤嚴飾等。
第二雜類王眾中。四眾皆約所領為名。是有財釋。
初阿脩羅者。亦云阿素洛。大婆沙中。名曰非天。或有釋云。此類業報神通及所受用。多同於天然以飲酒放逸。乖失天儀。故曰非天。佛地論釋天趣所攝。然由諂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