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3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宋-道亭-第21页

種性至為種性耶。
  釋曰若云種性必藉熏修克彼真如畢竟離相步焉得此宗以離相之真為種性之有。
  答以真如隨緣至得為有種性。
  釋曰良以真如具有隨緣不變二義不變故體離起滅隨緣故內熏眾生為還源之本故為佛種。
  梁攝論說至諸法為體故。
  釋曰攝論解性起信本覺與如來藏寶性真如六根聚經畢竟法者皆是真熏佛種之義故此教中就真如譚于種性也或曰攝論解性前始教中亦攬此為成聖之因豈不權實相混耶答前據無始種子此論本覺真熏文同而義異也。
  解云以真如至以為種性也。
  釋曰處通十二情與非情今論種性故局有情揀退色境之處也其內六處以真理為體故云約六處眾生數中取彼畢竟耳。
  此與瑜伽所說至此之謂也。
  釋曰此與下指濫為彼瑜伽亦明六處殊勝等但彼下據教義揀可準知也。
  寶性論中至名為智慧。
  釋曰寶性下定教以事下顯義佛性下證成言自性清淨心名為道諦者正是以真如為佛種性也何以故道是出世因故此是無作四諦之道也涅槃亦然為第一義空是中道理名為智慧是成佛種性何以故智慧有修發之相故即同佛境界智也。
  此等竝就至說為性種。
  釋曰總結上義故理為性種其義極成矣。
  其習種亦從真如所成。
  釋曰明習種亦真也良以非真流之行無以證真無有飾真行不從真起故此習種攬彼真成。
  故攝論云至法界所流等。
  釋曰多聞熏習者具足三慧謂聞思修也此三慧由真熏有力方發慈行故云清淨法界所流等首楞嚴云從聞慧修入三摩地依而證入也。
  又起信論至一真如也。
  釋曰真如體相二大為內熏因者謂如來藏無漏性德眾生本具故得內熏真如用大為外熏緣者謂諸佛菩薩善知識等師教之緣亦不離真故得外熏也此之三大既熏染識心故云以與無明染法合故言無明盡時謂覺心初起心無初相已遠離微細念故心即常住名究竟覺故云冥合不二唯一真如也亦始覺合本覺無復始本之異唯一究竟覺也以習種性義寬通故作此釋無謂初心即成究竟。
  三約頓教至由無二相故。
  釋曰此教唯明絕待幽靈眾生諸佛同一本際本是離言寧分性習之別也一切下出所以。
  是故諸法至約三乘說竟。
  釋曰云何下徵文殊師利下答準前可解上來下通結始終與頓教竝屬三乘耳。
  第三約一乘至攝方便故。
  釋曰前之四教阿含施設雖異若究終歸畢竟融通性海故云攝前諸教竝皆具足主伴言具主伴者謂一乘同教也若是三乘之同猶未明主伴。
  二據別教至已成就訖。
  釋曰二據下略標難思因果下廣示其相言因果無二者謂因門攝法與果門攝法無餘具有四句通依及正下明三乘世間融通言收下彰緣起十對此等法門法爾圓具故云本來滿足已成就說也。
  故大經云至等此之謂也。
  釋曰證成種性與法界而融同指虗空而顯相也。
  若隨門顯現至餘可準知。
  釋曰若隨門顯現者明大緣起因果圓融行布無礙行布故五位不亂圓融故位位內修六決定所言六者一約行體決定堅固二望所證決定須證三定能斷惑四決能信不疑五決能度生六定成佛果此六行相前五自分後一勝進五中前四自利後一利他四中前三明行體周圓後一行德具備二中初一明行自體後一顯行離過是故自體離過攝德為因二利行圓成就佛果故云亦即此法名為果相。
  問云何種性至差別不同耶。
  釋曰意謂成佛須同何故有茲別異。
  答此亦有至得法分齊。
  釋曰標章總答法隨機異也。
  初義者由此至義不相違。
  釋曰義依法現機藉義成故此五門稱根差別此中緣起亦法界大緣耳。
  何者為五至如圓教說。
  釋曰徵而釋之也言隨執非有者謂隨小乘之部執佛性皆無如小乘說者指教下四皆然隨事虧盈者三無二有故隨理徧情者齊成佛道故也。
  義雖有五至隱顯齊致也。
  釋曰義雖有五者分相也然種性圓通者該攝也是以分相則前四為方便後一為真實該攝則法本融通本末交徹耳。
  二明得法至餘可準知。
  釋曰法雖平等得之由人故分分齊也五教皆上句明得法下句指教言一切皆有唯除草木者謂此教中明五性眾生悉皆成佛故上云一切眾生有涅槃性既論熏修種性故揀去無情若云色性即智性故說無情成佛者斯乃以緣就性融即之譚非此所要覺者須知勿亂分齊也。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四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五
霅溪普靜沙門 道亭 述
  第三行位差別至三明行相。
  釋曰聖人之大寶曰位若無此位行無由成故此次前種性修習之後也言差別者約總則五教差別約別則當教差別以諸位不同故於諸下開章總示。
  初者依小乘至廣如小乘說。
  釋曰言初者牒位相也有四下列位方便有七種謂總想念別想念五停心并煖頂忍世第一亦分遠近之異見則須陀洹道修謂二果向已去及究竟乃羅漢功圓十二住者即合四果等共成十二住十二住者一聲聞自種性住二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