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約機則相亦稱用令知相故即用之相染淨雙融即相之用能染能淨故相及用不分兩別。
由上十因令前教義等十對具前同時等十門圓融無盡。
此等百萬六相玄門皆為周遍含容觀相經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
然此三觀觸處可修如心之生住異滅身之行住坐臥正報生老病死依報成住壞空乃至二時衣食六根緣境一切法中皆可成觀以本不離此法界故。
但漸教人作行布觀頓教人作圓融觀圓教人作無礙觀又初心者行布觀久修者圓融觀後心者無礙觀又根鈍行布觀根利圓融觀根熟無礙觀皆隨機異非法有別。
真空觀成斷現行障成一切智證泯相理實體法界無礙觀成斷種子障成自然智證融相緣起用法界周遍觀成斷習氣障成無礙智證一真無障礙法界。
又依真空觀義而得成立小始二教依無礙觀義而得成立終頓二教依周遍觀義而得成立同別圓教又由小始二教方能詮顯真空觀中所具義理由終頓二教方能詮顯無礙觀中所具義理由同別圓教方能詮顯周遍觀中所具義理是故教觀並行不悖如人目足闕一不可未有無觀而有教者也此如法界觀門及華玄中釋。
所以唯有此五門者三時能依時也儀觀所說法也又十儀化儀也教宗化法也又教宗所稟教也三觀能修觀也如是等義散在藏文今依賢宗諸大部典略錄綱要若能知此則賢家宗旨思過半矣。
欲廣明者當考華嚴圓覺起信玄談疏鈔及教章等餘不繁贅。
賢首五教儀卷第六(終)
音釋
呾
(音睢嚼也含味也)。
跋陀
(具云跋陀婆羅華言賢護)。
婆藪
(此云天慧亦云廣通高妙斷智剛柔慈悲)。
婆稚
(此云團圓亦云被縳)。
騫馱
(具云佉羅騫駄此云惡陰亦云廣肩)。
質多
(具云毗摩質多羅此云淨心亦云種種疑)。
羅睺
(此云障持亦云覆礙)。
尼犍
(此翻離繫出家外道總名)。
盧迦
(此云世論)。
登伽
(此云本性)。
婆須蜜
(此翻世友)。
提婆達多
(此云天熱亦云天授)。
摩耶
(唐言大術或云大幻)。
舍利
(此云身骨堅固亦云靈骨骨分)。
肘
(音杻臂節也一肘一曰一尺五寸二曰一尺八寸三曰二尺)。
迭
(音牒遞代互更也)。
舒
(音書伸也放也)。
悖
(音倍違背逆也)。
贅
(音醉附贅肬瘤也)。
(賢首五教儀第六卷伏願六相十玄門一一開通而不盡三觀四法界重重證入以圓融過現未生生如意已今當事事稱心)。
(慈雲觀堂識)
集刻五教儀緣起
五教儀者。諸佛說法之規矩。歷祖判釋之權衡也。教理智斷。皆出乎此。行位因果。亦不離此。一乘由之而成三覺。大乘由之而階三道。三乘隨之而超三界。人天仗之而越三途。是知捨此無以瑩煜乎自體。去此無以化導乎眾生。外此無以宏揚乎佛教。絕此無以傳持乎祖印。遠此無以津梁夫末世。背此無以救療乎饑時。故此一書。誠法門中之要典也。噫。諸祖教部。卷多義廣。末學驚心。罔知所適。予初參即以為慮。自庚子夏。蒙先師授清涼玄談。遂錄出賢首教儀。誦之。辛丑春。偶於坊閒得賢首五教儀。檢之乃西蜀道閑潛法師本也。亦全依華玄中教儀宗趣義理三門。疏鈔錄成八卷。持呈於先師。師曰。此乃清涼教儀。非賢首教儀也。現具華玄。何勞多此。乃復授以賢首教章。予即錄出分教開宗所詮差別二門。到此始知有賢首宗清涼宗之別。壬寅閒。閱佛祖統紀。謂賢家有教無觀。無斷無證。遂以此說請決先師。師以五教解誚論賢宗未知圓義解三章。開示之。癸卯春。復將賢首清涼二祖判釋時儀。及杜順法界觀。合錄一帙。求證先師。師曰。觀師集四教儀。錄義也。非錄文也。汝今集五教儀。文義雙取。可謂得矣。非昔人單錄華玄單錄教章之可比也。汝再研之。還有無盡妙意得焉。乙巳年。有一同學在蓮居聽唯識。語予。清涼十宗似為錯謬。予未之對。重為考華嚴起信般若行願諸疏。及圭山圓覺廣略鈔高原真唯識量等解。始知清涼立無差忒。但後學膚淺。讀彼不讀此。致多譏刺耳。丙午夏。重治教儀。將三寶章之方便。會入觀中。取禪源詮之辨異。會入宗中。圓覺疏之空性五門。教義章之機益。會玄記之通妨。並會教中。會玄記之出沒三照。指歸中之經時。禪源詮之說意。並會時中。就正於先師。師首肯曰。賢家要旨。今方備矣。較前覺得教觀斗星。時宗眉目。斷證位次猶如鏡像。性相空義似為掌果。丁未。痛師逝。閉戶數載。再四研磨。逐一對會。弗令要義有所遺漏。缺者增之。澀者潤之。倒者次之。譌者正之。復刪出五教儀開蒙一卷。日為常課。庚成春。排五教斷證圖一紙。便人觀覽。壬子冬。天溪景湻和尚至。亦以五教儀並開蒙斷證圖請正。和尚合十稱曰。賢首家之得人也。毗盧佛之遣使也。癸丑春。至甲寅冬。棱伽圓談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