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生法身。亦常無常。所住依果。在三界外。數世界種無量恒沙。為一佛界所攝化境。如來法身。唯以妙智。或以境智。釋迦佛身。亦法報化。或立二身三身。或建四佛五佛。
四頓教中。總不說法相。唯辨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絕言。五法與三自性俱空。八識及二無我盡遣。訶教勸離。毀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亦無佛無不佛。無生無不生。如淨名默住顯不二等。是其意也。
總相如是別亦十門。
說一切法。唯一真如。離言說相。名為種性。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有何行位漸次差別。既惟一念。無時可說。所依身分。亦不可說。一切煩惱。本來自離。二乘聲聞。非回不回。
一切佛身。唯一法身。相盡離念。平等平等。不可說有功德差別。亦不可說常與無常。依真而住。非有國土。如來法身。非境非智。釋迦佛身。法非報化。是故唯立一實性佛。
五圓教中。所說唯是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如因陀羅網。重重無際。微細相容。主伴無盡。十十法門。各攝法界。
總相如是。別亦十門。
說一法界性起為心。或開十心以顯無盡。菩薩種性。即因即果。盡三世間一切諸法。甚深廣大。與法界等。攝前諸教所明行位。始從十信。乃至佛地。六位不同。隨得一位。得一切位。一切時分。悉皆不定。念劫圓融。自在無礙。但分段身。至於十地。斷除惑障。一即一切。一切二乘。並已回竟。悉無所回。
佛實相好。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相。彼一一相。皆遍法界。業用亦爾。然德用體。通常無常。靈山淨土。華藏世界。無量雜類諸國土海。皆是十佛攝化境界。如來法身。境智存泯。或具或絕。釋迦佛身。非但三身。亦即十身。故立十佛以顯無盡。
若出斷證分齊者。初小教中。先聲聞位。有五。一。資糧位。修五停心。總別相念。三種觀行。二加行位。觀四真諦。漸能伏除煩惱分別。三。通達位。即須陀洹。斷三界八十八使分別見惑。見真諦故。又名見道。四。修習位。謂於欲界九品俱生思煩惱中。斷前六品。名斯陀含。斷後三品。名阿那含。五。無學位。斷上八地七十二品俱生思煩惱盡。名羅漢果。子縛已斷。果縛猶存。名有餘涅槃。若灰身泯智。名無餘涅槃。
次辟支。有二。一。緣覺。值佛出世。稟因緣教。觀生滅門。覺真諦理故。二。獨覺。出無佛世。獨宿孤峯。觀物變易。自覺無生故。雖名不同。行位無別。然斷三界分別俱生。與聲聞同。更侵習氣。故居其上。
後明佛。從本因地初發心時。緣四諦境。發四弘願。於三僧祇。修六度行。初祇從古釋迦至於尸棄。值七萬五千佛。若望聲聞。即資糧位。二祇從尸棄至於然燈。值七萬六千佛。齊煖位。三祇從然燈至毗婆尸。值七萬七千佛。齊頂位。修行六度各各滿後。更住百劫種相好因。是下忍位。次入補處。生兜率。托胎出胎。出家降魔。安坐不動。為中忍位。次一剎那。入上忍位。後一剎那。人第一位。發真無漏。三十四心。頓斷分別俱生煩惱習氣。在於染變化土。成劣應身佛。坐生草座。說小乘諦緣之法。令彼一類下下凡夫外道。轉凡成聖也。
二始教中。信等四位。伏除二障分別現行。與小教總相念齊。即資糧。乾慧地也煖等四加。伏除二障分別種現。與小教四善根齊。即加行。性地也。初地斷二障分別種。與小教初果齊。即通達。見地也。三五七地。斷二障俱生現種三五七分。與小教二三四果齊。即薄欲。離欲。已辨地也。八地斷八分。與小教辟支齊。即辟支地也。九地斷九分。與小教佛果齊。等覺斷十一分。即菩薩地。修習位也。妙覺十二分盡。即佛地。究竟位。在於淨變化土。成勝應身佛。坐天衣座。說大乘空相之法。分彼小乘。及下根凡夫外道。轉小成大也。
三終教中。七信伏二障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始十向齊。十信伏二障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始第一齊。初住除煩惱分別俱生現行。與始初地齊。七住除所知分別俱生現行。與始七地齊。二行伏二障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始妙覺齊。十行伏二障分別俱生種子細分。初向除二障分別俱生種子麤分。十向除二障分別俱生種子細分。四加伏二障習氣。初地至妙覺。斷習氣十二分。在於受用土中。成受用身佛。坐金剛座。說大乘藏心之法。令彼權教菩薩。及二乘人。并一類中根凡夫外道。轉權成實也。
四頓教中。初信伏二障分別俱生現行。與終十信齊。七信除煩惱分別俱生現行。與終初住齊。初住除所知分別俱生現行。與終七住齊。七住伏二障分別俱生種子。與終二行齊。十行除二障分別俱生種子。與終十向齊。初向除習氣一分。與終初地齊。二地除習氣十二分。與終妙覺齊。妙覺除習氣二十二分盡。在於法性土中。成法性身佛。坐虗空座。說一乘真性之法。令彼漸教菩薩。及二乘人。并一類上根凡夫外道。轉漸成頓也。
五圓教中。初信除煩惱分別俱生現行。與頓七信齊。七信除所知分別俱生現行。與頓初住齊。九信伏二障分別俱生種子。與頓七住齊。十住除二障分別俱生種子。與頓十行齊。初行除習氣一分。與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