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菩薩行。不供給請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七不得故懈怠不聽法。若有犯。非菩薩行。懈怠不聽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八不得故背大向小。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背大向小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九不得故不看病。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看病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不得故畜殺具。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畜殺具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一不得故作國使。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作國使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二不得故販賣。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販賣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三不得故謗毀。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謗毀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四不得故放火焚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放火焚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五不得故僻教。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僻教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六不得故為利倒說。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為利倒說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七不得故恃勢乞求。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恃勢乞求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八不得故無解作師。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無解作師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九不得故兩舌。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兩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不得故不行放救。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行放救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一不得故瞋打報仇。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瞋打報仇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二不得故憍慢不請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憍慢不請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三不得故憍慢僻說。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憍慢僻說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四不得故不習學佛。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習學佛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五不得故不善知眾。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善知眾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六不得故獨受利養。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獨受利養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七不得故受別請。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受別請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八不得故別請僧。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別請僧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九不得故邪命自活。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邪命自活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不得故不敬好時。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敬好時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一不得故不行救贖。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行救贖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二不得故損害眾生。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損害眾生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三不得故邪業覺觀。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邪業覺觀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四不得故暫念小乘。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暫念小乘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五不得故不發願。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發願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六不得故不發誓。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發誓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七不得故冒難遊行。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冒難遊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八不得故乖尊卑次序。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乖尊卑次序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九不得故不修福慧。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修福慧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不得故揀擇授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揀擇授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一不得故為利作師。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為利作師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二不得故為惡人說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為惡人說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三不得故無慚受施。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無慚受施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四不得故不供養經典。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供養經典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五不得故不化眾生。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化眾生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六不得故說法不如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說法不如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七不得故非法制限。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非法制限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十八不得故破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破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二結讚回向
瓔珞經云。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又經云。受菩薩戒者。即於此身一念之中。具足八種殊勝功德。一者趣道場殊勝。譬如大鵬。一飛過十萬里。菩薩發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故。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起大悲大智受菩薩戒。即超二乘。如昔有沙彌侍一羅漢而行。忽發菩提心求受菩薩戒。此阿羅漢返生恭敬。為擔衣鉢。讓路而行。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閻浮提大阿羅漢。不如供一受菩薩戒者。以彼運心廣大故。四者功力殊勝。受小乘戒。譬如螢火。受菩薩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五者滅罪殊勝。受戒破犯猶勝外道。以戒威力。設墮惡道。受罪輕微故。六者受胎殊勝。受菩薩戒者。若在胞胎。常為天龍善神共守護故。七者神通殊勝。受菩薩戒者。能攪長河為酥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