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传戒正范-清-读体-第8页

息滅攀緣。苟或貪得無厭。難滿難養。則塵累覊縻。於道懸絕。但今法末。僧多同俗。己業不辦。溺於世緣。故先令其慚愧知足。然後持戒可保。且戒乃正順解脫之本。倘於諸境不能解脫者。而於白業何從。故不可易與之受戒。令洗前心。庶植道種)。
  第九汝曾於違情境上多起忿恚。瞋惱自他。詛呪神明。怨黷天地。罵詈父母師長否(有無實答)。
  (比中審者。凡出家人。必須攝護自心。多修忍度。縱有違情境界。當自折伏。一有逆境現前。便鼓蕩瞋火。或詛呪神明。或怨黷天地。乃至罵詈父母師長。俗諦中人。尚犯刑禁出家修道。豈得容此無知瞋惱之事乎。故須鞫問)。
  第十汝曾親近邪師。從習邪教。宣卷唱偈。觀指聞香。謬解諦理。盲引諸人為師為弟。自陷陷人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凡是出家之人。先須明識四諦四果。後依八正道中修行。方能遠離邪僻虛偽之法。若邪見不除。淨戒難受。設受戒已。恐作破內外道。故於未受戒前。更加審察。若有其人。必用惡辢鉗錘。拔斷邪根。令堅正信。然後與之授受。如猶豫兩楹。信力不定者。仍須遮之。以保重法門。選釋正信。邇來愚邪熾盛。尤宜嚴審)。
  善男子。七逆十惡既無。四種根本應問。
  (若審第三四兩種。方問四根本。如下文所言 若審第一二兩種。不必用此。及下文殺盜婬妄四戒。即結云)。
  善男子。上來所問戒障十惡。既無犯者名為淨器。作禮而起(引禮令一拜起已出壇。又呼第二班進)。
  第一殺戒有犯否(有無實答)。
  (此中若斷同類命者。名破根本。不容再受。若殺而命不斷者。準律治之。不名破根本。若故斷異類命者。令作應懺突吉羅悔過。若斷而未死。亦突吉羅罪。若心無殺機。倐爾誤傷者。作責心突吉羅悔過。後莫更作 若在家時。受菩薩優婆塞六重二十八輕戒者。不論同類非同類。凡起瞋惡之心斷彼命者。皆名破根本。廣如大乘十二門分別玄義說)。
  第二盜戒有犯否(有無實答)。
  (此中若盜五錢。名破根本。不容再受。若減五錢。乃至一錢者。令作應懺突吉羅悔過。若盜過五錢。按錢定罪。俱難容懺。廣如大乘十二門分別玄義中詳明)。
  第三婬戒有犯否(有無實答)。
  (此中出家五眾。全斷婬欲。在家二眾。惟斷邪婬。於己妻妾。復制非時非處。非時者。或在日中。或六齋八王。年三月齋。或自妻娠姙產後等。非處者除大小便道及口中。若見機許開。唯是在家菩薩。出家決無聽允。凡七眾受戒者。作此不淨行。俱名破根本。若無樂心。作不成者。準律治之。不名破根本。廣如大乘十二門分別玄義中說)。
  第四妄語戒有犯否(有無實答)。
  (此中若自稱言我得上人法。得禪。得定。得果。天龍鬼神俱來供養等。向前人說時。語言了了。名破根本。若說而不了了。容有開除。廣如大乘十二門分別玄義中說)。
  善男子。上來所問戒障十惡。及四種根本既無犯者。名為淨器。起立而退。
  引禮云。
  一齊起立。聞磬聲作禮三拜(若眾多一拜亦可)。出堂上殿禮佛。候鳴楗椎。同眾入堂懺悔回向(彼等作禮去已。復呼云)。
  第二班出眾發露懺悔。
  (如是班數若干。次第審畢。鳴楗椎三下。諸求戒者。徐徐入堂。如前分列)。
  引禮云。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作禮三拜 長跪 合掌。
  師撫尺云。
  善男子。汝等時間。已於我所各各陳說往愆。當思懺悔堂中。伽藍地上三寶光臨。萬神鎮護。五眼圓見。六通共知。倘有餘愆未瀉。不妨披心露膽向我更說。如浣故衣。雖去垢跡。必須洗而再洗。方堪易受染色。是故我今再問。汝等再答。果無則是真淨法器。有則戒品難登(鳴尺一下)汝等各各說罪已竟否(有無實答)。
  (於中或有先忘後憶者。答云未說竟 師鳴尺問云 汝有何事未曾說竟。今當向我直言 準前五逆六逆七逆三科中。應機詳審。以定輕重可知 書記所錄人名罪事之冊。離位至師座前。一問訊呈上。若輕者即座稱量開除。若重者呈上和尚。或者應機巧濟。遵依大乘方等作法未知)。
  善男子。汝等發露雖竟。但是現生所作所為者。然從無始以來。未識佛時。未聞法時。未遇僧時。受無量之身形。造無量之罪業。識情昏惑不覺不知。唯有諸佛菩薩。徹知徹見。罪惡多少。若輕若重。今向十方三寶。渴仰翹勤。至心作觀。隨我音聲。重伸懺悔。各稱法名(眾稱名已)。
  師舉偈云(眾和禮)。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繇無始貪瞋癡一切罪障皆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一切罪根皆
  (諸受戒法中。通用此四句偈。懺悔無始罪愆。非是草草舉和而已。為師者。當起大悲拔苦之心。求懺者。必具深信慚愧之念。舉此一聲。音徹恒沙佛剎。運此一念。形徧諸佛座前。然我身不往。諸佛不來。感應道交。能所俱寂。更願以此懺悔功德。普與法界一切眾生。同消業障。共脫苦淪。如是舉和。名普賢願行真懺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