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6-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律宗新学名句-宋-惟显-第5页

以得開導小菩薩下品心不害物命二乘人。
安居三心
  一為自行二為利他三料理三寶。
三秦
  一章邯封雍王二司馬忻封塞王三董翳封翟王。
三世
  一過去二現在三未來。
三誓受戒
  一斷惡二修善三度生。
衣有三賤
  一刀賤(割壞故)二色賤(不正染故)三體賤(糞掃物故)。
孟子三遷
  初近屠居二近商賈三近讀書。
三善道
  一天道二人道三脩羅。
三藏
  一律藏二經藏三論藏。
三族(莊子)
  一父族二母族三妻族。
三轉四諦
  一示相轉二勸修轉三引證轉。
俱舍人命終時三大次解(地大堅重不能解也)
  火大解時令心躁悶翻睛吐沫水大解時形體洪腫筋脉爛壞風大解時瞥爾命終不知不覺。
教被三誅
  初赫連勃勃號夏國時二魏大武時三周武帝時。
年三長月(智論)
  一正月二五月三九月。
三長
  一長衣二長鉢三長藥。
後漢三張
  一張陵二張魯三張衡。
三塗
  一刀塗二血塗三火塗。
三通鳴犍搥(亦曰三下)
  一虗揩十下二漸稀漸大二十七下三最後大打三下。
三田
  一三寶敬田二父母恩田三貧病悲田。
三道
  一見道(初果)二修道(二三兩果)三無學道(四果)。
三德
  一法身二般若三解脫。
食有三德(涅槃)
  一輕輭二淨潔三如法。
三毒
  一貪毒二嗔毒三癡毒。
五分三日
  一八日二十四日(說法)三十五日(布薩)。
說恣通三日(四分)
  一十四日二十五日三十六日。
食不過三匙(事鈔)
  初匙斷一切惡中匙修一切善後匙度一切生。
弟子被罰三不失法
  一不失請法二相依住法三請教授法。
三不應禮(三千威儀)
  一己在高處上座在下二上座在前己在後三自在座上不應禮下座。
關中三輔
  一左馮翊二右扶風三中京兆。
三方便(戒疏)
  一遠方便如行婬時先起欲心未動身口二次方便動身就彼口陳欲作三近方便至彼人邊身未交前。
捨墯三法
  一僧法二眾多人法三對首法。
三報
  一現報(今身即受)二生報(後生方受)三後報(生報已後通及未來)。
化相三寶
  釋迦世尊佛寶流布諦教法寶五拘隣等僧寶。
住持三寶
  形像塔廟佛寶紙素所傳法寶戒法儀相僧寶。
一體三寶
  照理覺了名為佛寶至理無滯和合僧寶體離名言名為法寶。
理體三寶
  五分法身名為佛寶滅理無為名為法寶聲聞學無學功德僧寶。
三品禮法(智論)
  一口禮(言相問訊名下禮)二屈膝(即跪立名中禮)三頭至地(即稽首名上禮)。
三品人受持戒法(事鈔)
  上品高徒能受能持中品之徒善不自發下品小人能受能破。
三品狂人
  上品不憶不來中品或憶或來不來下品常憶常來。
三品蘭罪
  上品界內僧懺中品界外四人懺下品一人前悔。
三品鉢量
  上鉢三斗中鉢上下間小鉢斗半。
三品由旬(了論)
  上品八十里中品六十里下品四十里。
比丘三名
  因中三名怖魔乞士破煩惱○果上三號殺賊應供無生。
律教三名
  一毗尼此云滅義翻為律二尸羅此云戒三波羅提木叉此云別別解脫。
三明
  一天眼二宿命三漏盡。
三無為
  一虗空二擇滅三非擇。
三罵
  一面罵目對而說二喻罵比類而毀三比罵我非汝是。
七日藥三判
  一正七日捨與餘比丘食二過七日捨與守園人三減七日捨聽自用。
一心三用
  一能憶二能持三能防。
三律戒體(涅槃疏)
  一多宗計色二僧祇計心三成宗非色悲。
西土論議三量
  一現量(現義顯然)二比量(舉事相並)三正教量(三藏明文)竪標三量 一界標即唱者之所據二界相即羯磨之所牒三界體即作法之依地。
三輪
  一身輪二口輪三憶念輪。
三輪施物
  一能施人二所施者三中間物。
安師制僧尼三例
  一行香定座上經上講法二常日六時行道餘食唱時法二布薩差使悔適等法。
四阿含經
  一增一阿含(人天因果)二中阿含(明深義)三雜阿含(辨禪定)四長阿含(破邪見)。
四位戒
  一五戒二八戒三十戒四具戒。
減年四位筭法
  一胎數二閏月三頻大四布薩。
四分四位僧
  一四人僧二五人僧三十人僧四二十人僧。
四不壞信
  一者佛二者法三者僧四者戒。
西天四韋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