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沙弥律仪要略述义-清-书玉-第23页

墮地。五百世作牛償之。後得人身。餘習尚存。牛蹄[齒*可]食。如來愍度。出家得羅漢果。
比丘齅香。池神呵責
  雜阿含經云。有比丘患眼。至鉢曇摩華池側。迎香風而坐。池神謂比丘為盜香賊。比丘言。不壞不奪。云何名賊。神曰。不求而取。何言非賊。時有士夫。取彼藕根。重負而去。比丘曰。何故不遮。而謂我是賊耶。神曰。袈裟黑衣。墨污不現。彼兇惡人。何足與語。蠅脚污素。墨點珂貝。雖小悉現。唯明者有小過如毛髮許。他人見之。大如泰山。故當從彼常求其淨。比丘聞已。專精靜坐。斷諸煩惱。得羅漢果。
夏以妹嬉
  桀王伐有施氏。施以妹嬉女之。桀寵其嬉。所言皆從。殫百姓之財。為瓊宮瑤臺。肉山酒海。與嬉為樂。商湯伐之。放於南巢而死。
晉由驪姬
  驪姬。妃名。晉獻公伐驪戎而得。故名驪姬。公欲以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弗聽立之。因寵其妃。妃行謀儲。欲立其子奚齊。太子縊死。遂致國亡。
驪山火起因褒姒
  褒姒。褒人所獻也。周幽王嬖而愛之。廢后而立姒。姒不喜笑。國令有宼舉烽火召兵。王欲姒笑。舉烽火引之。兵至無宼。褒姒大笑。後犬戎宼至。舉烽火而兵不援。遂殺王於驪山之下。
蜀道蒙塵為太真
  唐明皇因武惠妃薨。後宮無當意者。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上見而悅之。乃令妃乞為女官。號太真。潛內於宮。尋冊為貴妃。令安祿山拜貴妃為母。宮中出入無忌。上竟不以為疑。後祿山反。上幸蜀。至馬嵬驛。而兵將皆不悅。上遂使力士引貴妃而縊殺之。
三緘其口
  孔子入周后稷廟。見一金人。三緘其口。而銘於背曰。天機不密。四時何行。地機不密。萬物何生。人機不密。百事何成。孔子歎曰。古之慎言如此。乃誡人慎言也。
秀鐵面
  圓通法秀禪師。為人耿直。故云鐵面。得法。於天衣義懷禪師。青原下十一世。
黃魯直
  諱廷堅。號山谷。金華府人。得法於黃龍祖心禪師。
太公望
  姓姜。名尚。字子牙。東海人。西伯將出獵。卜之曰。畋至渭陽。所獲者。非熊。非罷。霸王之輔。既出果見呂尚。於渭之陽。昌大悅曰。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遂立為師。封呂侯。佐武王伐紂。有功封齊國。以康兆民塗炭之苦者。非熊之兆夢也。
波斯匿王
  唐言勝軍。
末利夫人
  此云鬘。匿王之后。
司馬溫公
  姓司馬。名光。字君實。宋陝州人。贈溫國 公。
劉忠定公
  名安世。號元城先生。
南容三復白圭
  孔子弟子。名縚。字子容。居南宮。經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誦此言。故曰三復。
玄真子
  唐。張志和。字玄真子。隱居不仕。住湖中。號烟波釣徒。肅宗賜奴婢二人。名曰漁童。樵青。人問其故。和曰。漁童使捧鈎收綸。蘆中鼓枻。樵青刈蘭薪桂。竹裏煎茶
露源
  諱惟清。得法於祀心禪師。
尼乾子
  此云不繫。自餓外道。
黃帝
  姓公孫。諱軒轅。有熊國君之子。長于姬水。故又以姬為姓。代神農氏為天子。始作冕旒。為玄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也。
子雲
  姓楊名雄。
東坡
  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山人也。宋仁宗大寵。每詔談論。一日不至。由翰院遠。帝遂遷院。建金鑾殿東坡上。時人不敢觸名。故稱內翰東坡學士。文超名哲。官居兵部尚書。國臣無出其上。得法於常聰禪師。南下十三世。
阿育王
  此云無憂。
樓子和尚
  一日偶行街市。聞樓上唱云。你若無心我便休。忽然大悟。故名樓子。
六王之樂
  黃帝之樂名雲門。堯之樂名大章。舜之樂名大韶。禹之樂名大夏。湯之樂名大濩。武之樂名大武。
瓶沙王
  此云模實。謂身模充實也。
傅大士
  金華義烏縣人。名翕。彌勒應身。號善慧大士。
嗟來之食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狀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子唯不食嗟來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之。終不食而死。
死心
  諱悟新。韶州黃氏子也。得法於黃龍祖心禪師。南下十三世。
晦堂
  諱祖心。南雄鄔氏子。得法於黃龍慧南禪師。南下十二世。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卷下
清 古杭昭慶萬壽戒壇傳律沙門書玉科釋
  二威儀分二。初標名。二釋義。今初
  威儀門。
  威儀者。威以德顯。非勢力之威也。儀以行表。非詐現之儀也。故如來處世。深達物機。凡所施行。必以威儀為主。內懷獅子之德。外現象王之威。人天敬仰。神龍欽伏。實攝物利生之要務也。又威者。謂有威可畏。折伏眾生。此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故令人可畏也。儀者。謂有儀可敬。攝受眾生。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