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沙弥律仪要略述义-清-书玉-第46页

況有希望心。而可受耶。行護云。不得邪命教化。激發俗人。令其惠施。佛制乞食。肅恭儀表。日限七家。次第行道。離檐三尺。空諸懷抱。隨分納些。毋論多少。端默容靜。說即顛倒。而況廣談。起諸貪惱。如彼江湖。說書取討。辱我法門。得罪非小。乞士黽勉。毋視輕眇△多得勿生貪著。少得勿生憂惱者。謂一粥一飯。粒米文錢。雖曰現世福田。實由昔緣種植。多則不可著此生貪。少則不可憂此為惱。隨緣而受。即為正命也△熟情處索食者謂不知厭足也。以不知厭故。數向熟情。自無慚恥故。每索他食。佛言。畜生尚畏人乞。何況人乎。古云。饑逢香飯固佳哉。珍重應知內自裁。縱使相邀疎禮節。丈夫斷不受嗟來。
  入聚落第二十(十七事○分二)初正儀(分三)
  初事儀無失
  無切緣不得入○不得馳行○不得搖臂行○不得數數傍視人物行。
  聚落者。眾集曰聚。居處曰落。謂眾人所共居處。名聚落也△切緣者。為三寶。常住。省覲師長。父母。法門極大之事。非為募緣。及自己私務也。如無此切要等事。不得輕入。況聚落聲色雜糅。苟非道力堅固。能不為之眩惑耶。故寒山云。後世出家子。論情入骨癡。本來求解脫。卻是受驅馳。終朝遊俗舍。禮念作威儀。博錢買酒喫。翻成客作兒。佛話經云。比丘在聚。身口精進。諸佛咸憂。比丘在山。息事安臥。諸佛皆喜△馳行。謂如馬奔走也△搖臂。謂垂手掉臂。放縱之態也。法苑云。五葢覆心。禪門已閉。六塵在念。亂想常馳。類如狂象之無鈎。一似戲猿之在樹。未見快行。有好步也。故舉足當不緩不急。不輕不重。安庠徐步。如白鶴之在芝田。青獅之行石窟。雲入深林。逐幽鳥而不驚。舟行順水。偕游魚而無礙。有志之士。幸深思之△數數傍視者。數數。不間貌。旁視。左右觀看也。道人行處。直往直來。左顧右盼。使旁人驚訝。行護云。當視地七尺。勿踏傷蟲蟻。
  二正念不移
  不得共沙彌小兒談笑行○不得與女人前後互隨行○不得與尼僧前後互隨行○不得與醉人狂人前後互隨行○不得故視女人。不得眼角旁看女人。
  若共沙彌小兒談笑行。一。自己身心散亂。二。令見者不生信敬。清規云。不得把手共行。說世諦是非△不得與女人。及尼僧前後互隨行者。謂女尼出行。易動市囂口業。若僧影並雜。不免疑議。故當遠避△不得與醉人狂人前後互隨行者。謂恐有所損故。若路遇者。即當遠避。或別道行。其車馬惡獸及狂犬等。亦宜迴避△不得故視女人者。謂不得故看也。智度論佛說偈云。寧以赤銅宛轉眼中。不以散心。邪視女色△眼角旁看者。邪視也。經云。禁閉六情。心無念婬。口無言調。跡不相尋。無同船載。道逢無談。若持異物。無察視之。
  三心誠儀正
  或逢尊宿親識。俱立下傍先意問訊○或逢戲幻奇怪等。俱不宜看○惟端身正道而行○凡遇水坑水缺。不得跳越。有路當遶行。無路眾皆跳越則得○非病緣及急事。不得乘馬。乃至戲心鞭策馳驟。
  尊宿親識者。謂出家知識耆舊。在家尊長親情。若路遇者。皆當立道下傍。低頭合掌。問訊向往。待彼前去。然後乃行。不得直道便過△或逢戲幻奇怪等者。或逢言非故往。戲。是調戲。謂唱令歌曲。及一切戲弄之事。幻。是幻術。謂種種變現奇怪。惑人心目等。事。此如行雲流水。過而不停。若路逢者。不得住看△惟端身正道而行者。古賢行不由徑。以見動必以正也。邪路險道。豈可行乎△凡遇坑缺。不得跳越者。以見釋子之威儀也。如無著比丘。有一信心居士請齋。并欲施一好衣。途中遇一水坑。著便躑度。士念為躑度故。衣減其半。而比丘得他心通。知居士意。復見水坑。再三故躑。居士灰念。減至無衣。但留一食。比丘前行。見水坑不躑。居士問故。著曰。我若再躑。恐失食故。居士驚駭。知得道人。請回供養。得道之人。尚且如是。況凡夫耶。有路當遶行者。理也。無路眾皆跳越則得者。雖許跳越。亦須自量可也△乘馬馳驟者。驟音騶。走馬曰馳。疾速曰驟。大律聽老病者騎乘。但不得乘母畜。及女乘。
  二補儀
  附 凡遇官府。不論大小。俱宜迴避○遇鬥爭者。亦遠避之。不得住看○不得回寺誇張所見。城中華美之事。
  官府不論大小。俱宜迴避者。謂遵如來之制也。若路逢時。或避入人門首。或端立簷下。或拱立道傍。待過方行△鬥爭者。無非揮拳攘臂。往往帶累旁觀。看則失儀。或招非禍。大律云。若看象馬牛羊。乃至鷄鬥。及人口諍者。得罪△華美。乃壞人心目之劫賊。流轉生死之苦因。古人目不接非禮之色。口不談市井巷里之言。出世之賓。不染俗塵。何足誇張。惟當思念苦空。無常。無我。始是釋子之所宜也。
  市物第二十一(凡五事○分二)初順直遠嫌
  無爭貴賤○無坐女肆○若為人所犯。方便避之。勿從求直。
  起世經云。閻浮提人。所有市物。或以錢寶。或以穀帛。或以眾寶。欲界諸天。如四王天。三十三天。皆有市易。遊觀悅神。但其物不同世人。像法決疑經云。未來世中一切俗人。輕賤三寶。正以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故。身披法服。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