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緣。或逢市肆。販賣自活。或復涉路。商賈求利。忘失正業。古云。好漢勿列行市也△無爭貴賤者。謂珠玉少而貴。瓦礫多而賤。故物之貴賤。市主自有定價。凡買者不可減與。虧損彼利。亦不宜過與。浪費常住信施。須順時價。若抑揚。其價。勢必爭之。往往因小失大。故釋子不自列市。但憑市價而營辦也△無坐女肆者。謂陳貨之店曰肆。謂女人貿易之店。不可坐也。若坐者縱然玉潔無瑕。亦難免市囂之口嘵嘵。故不宜坐也。古云。防人之口。甚于防川。若為人所犯者。犯。是侵犯。亦即還義。直。是價直。求。是謀求。謂物在店。貴賤未分。經人還價。則有定數。故云侵犯。若前人買物未成。我又去索價。即是謀求爭價。便有是非。縱物主所招。我亦不買。當往餘處。故曰方便避之。勿從求直。謂迴避前人。及物主也。
二具信慎行
已許甲物雖復更賤。無捨彼取此。令主有恨○慎無保任致愆負。
事畢曰已。甲。初也。天下以甲乙等。編為次第。謂已還第一家物價。第二家物雖賤。不得捨前貴。而買後賤者。令先物主起瞋恨心也。世說若捨彼取此。如殺父母。而出家道念安在耶△保任者。謂見有與人借物不得。從中作保也。又任者自任。謂他若不還。我代還也。愆者。違背所期。負者。辜負沈沒。自招殃累。凡與保任。必多愆負怨謗。寒山云。世上一種人。出性常多事。終日傍街坊。不離諸酒肆。為他作保見。替他說道理。一朝有乖張。過咎全歸你。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第二十二(十一事○分二)
初正儀(分二)初務不自專
出入行來。當先白師○作新法衣。當先白師。著新法衣。當先白師○剃頭。當先白師○疾病服藥。當先白師○作眾僧事。當先白師○欲有私具紙筆之輩。當先白師○若諷起經唄。當先白師。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者。謂此身歸命於師。已不為己有。凡事皆聽師指揮。不敢專主。故尋常舉動。皆當白師。以盡孝行。然自用下十一則。皆略言之耳。其間有可白。不可白。要在臨事斟酌。南山事鈔云。佛法增益廣大。實由師資相攝。互相敦遇。財法兩濟。日益月深。行久得。固。皆賴於此矣△出入白師者。有二義。一。安慰義。謂師知所出入故。二。請決義謂請命師可行。不可行。不至錯悞故。若逞性自行。萬一有悞。而後白師。悔之不及。以是義故。當先白師也△作新法衣。著新法衣者。即縵衣也。謂體。色。量。製度應法。故名法衣。縱非法衣。但是新者。皆當白師。師當察其來處。及衣造製度。如法不如法。方與著也△剃頭當先白師者。惟恐以此為由。笑談雜話。妨廢正業故△疾病服藥。當先白師者。謂藥不可亂投。須知病之發起。虗實之根。及藥冷暖之性。然後服也。若不白師。亂投藥石。反增病故△作眾僧事。當先白師者。謂常住大眾之事。若不白師。恐有差悞故△欲有私具紙筆。當先白師者。謂恐有廢禪誦正務故△諷起經唄。當先白師者。謂唄是梵音。沙彌本業未成。初起諷誦。故當先白師也。
二慧借隨師
若人以物慧。施當先白師已。然後受。己物慧施人。當先白師。師聽然後與○人從己假借。當先白師。師聽然後與。己欲從人借物。當先白師。師聽得去○白師聽。不聽。皆當作禮。不聽。不得有恨意。
若人以物慧施。當先白師者。謂當知可受。不可受也。若可受而不受。則塞其施門。絕其善道。若不可受而受者。或致禍患。所關非小。故當白師。以免譏議。後患之非也。己物慧施人。當先白師者。謂知可與。不可與。而無私誼之非也△人從己假借。當先白師者。謂常住之物。十方公用。不得擅與。當與。不當與。白師無議也。己欲從人借物。皆當白師者。謂當請命。可不可也△白師聽不聽。皆當作禮者。謂不可造次也。不聽。不得有恨意者。以誡承順之命也。
二補儀
附 乃至大事。或遊方。或聽講。或入眾。或守山。或興緣事。皆當白師。不得自用。
大事者。非些小事也。遊方。謂參訪知識。要指實高明。聽講。謂聽說聖教。要解行相應。入眾。謂入大僧眾中。要知威儀禮節。守山。謂守護山林。竹木花菓等。不可擅動也。興緣。謂興建寺院裝塑等。要知因果分明。如上所言。施行等事。不得自用己情。故曰皆當白師也。然遊方原非沙彌之事。沙彌只宜習學律儀。適或逢緣。故例於此。
參方第二十三(凡五事○分二)初正儀
遠行要假良朋○古人心地未通。不遠千里求師。
參方者。謂參禮諸方善知識也。欲為人上之人。必須向大鑪韛中。千磨百煉。淘汰一番。方能出人頭地也古云。欲向千人頭上過。先從萬人足下行△良朋。者。善友也。謂人品端正。言行可法。故稱為良。禮記云。同類曰朋。同志曰友。順正論云。善友者。能為眾行之本。故溈山云。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所謂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也。以友輔仁。品藻人物。故良朋有互相切磋之功。琢成法器之用。如渡大海。帆柁相須。歡豫經云。賢友者。是萬福之基。現世免王之牢獄。死則杜三途之門戶。升天得道。皆賢友之助也。故捨緣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