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傷其胎。還入天帝身中。佛言殞命之際。歸依三寶。罪對已畢。天帝聞之。得初果。惟下二句反顯。言有力能持者。以歸依三寶。免墮惡道是也。
歸依初科。上一句標。次四句法喻對顯。故下二句引緣為證。初句出涅槃經聖行品。彼云如金翅鳥能噉諸龍。唯不能噉受三歸者。次句出消災經。彼云。主人問於客云。吾所事神。畏子而走何也。客曰。我犯酒戒為親所逐。尚餘四戒。故為天神所見營護。於是邪神不敢當也。主人求戒於容。問佛所在。遂往舍衛見佛。經歷一亭中。有一女端正。是噉人鬼婦也。託宿於此。女人報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問言。用何等故。將有意乎。女人報言。吾以語卿。何用問為。男子自念。前舍衛國人。冤佛四戒。我神尚畏。我已受三。自歸五戒。何畏懼乎。遂自留宿。噉人鬼。見護戒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里。一宿不歸。明日男子進路。見鬼噉人骨狼籍。衣毛為起等。夜叉此翻捷疾。即上噉人鬼也。
五下二句結示所歸也。此寶即緣理也。以化相住持。依此而有故。
會異初科中。同相指緣理三寶也。所以得同相名者。謂盡十方通三世。無非皆是。故涅槃。云佛即是法。即是眾等。
滅惡初科中。經即涅槃經也。次推釋中。初句徵起。以下釋通。即聞熏修證。初二句聞。次四句熏。況下修。因下證也。所言法佛者。依楞伽中。佛有二種。一者法佛。二者化佛。法佛就理。化佛約事。又可。法佛乃二寶。略其僧爾。熏本識心者。識謂妄識。無始妄想。倒熏遂成。種種差別。今聞。三寶常住之語。不生不滅之義。復熏妄識。反妄歸真。乃成淨信根力。是為妄心之師範也。無陷沒即經中不墮惡趣也。
生善引經中。言彌勒者。此翻慈氏。因中修慈三昧。故得是名。此菩薩補釋迦處。三會說法。初成道時。先度釋迦遺法弟子。故報恩經云。第一會度九十六億人。第二會度九十四億人。第三會度九十二億人。經中三歸人初會解脫者。若依下文引處胎經。佛告彌勒偈曰。汝所三會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億人。受我五戒者。次是三歸人。恐寫五戒。作三歸也。又可。五戒從三歸得故。言三歸也。
結難中此之一字。指理寶也。由歸三寶。不奉異途。能渡苦海。故曰良津。津水際也。論語曰。子路問津。入佛法階位者。約法則始自翻邪。終乎具戒。皆歸三寶。約人。則始自凡夫。終至成佛。高下雖殊。歸投無二。及成妙覺。轉依法身。方為究竟常住之位也。又可階者漸也。纔始反流。便歸三寶故曰也。此即階漸之位矣。
誡慢中。上四句。明輕慢心。得法不久。是下顯殷勤鄭重心受。方得無作法生。心緣此者。即理體也。善神護者。歸不失也。
指法僧中。云緣此生者。由佛能證此法。然後化僧。今但舉能證教主。則所證所度可明。故此略也。如前。即前引多論等。靈府即藏識。能包納善惡諸業。故稱府焉。
化相由生中。初科文分五節。初至梵福來。正明化相由生也。二以化至依故來。兼顯住持皆依法身。以明罪福也。三以法至斯矣來。示理體法僧也。四是知至常住來。惟覈罪福田理體而生也。五結意。良以一體乃是本具。理體則因具修成。化相則證真利物。住持則流及無窮。如此即一體同於法身。理體類彼報身。化相猶如應身。三種佛寶。可同三身。佛佛皆爾。並具三身。法僧同佛。不言自顯。住持流至未來。則功歸三佛。若然則一體生理體。理體生化相。化相生住持。次第然也。言調達者。具言提婆達多。此翻天熱。生時諸天心皆熱惱。知其出世必破佛法。是佛堂弟阿難親兄。有三十相。唯缺無見頂相。及千輻輪相。出家之後。從阿難學神通。不修聖道。誦六萬像法聚十二韋陀。白佛欲求攝眾。為佛所訶。遂結闍王殺父。自謀害佛。求後世名譽。於是俟佛過象頭山。推山壓佛。佛得不可殺法。左右五百金剛。以杵擬之。碎石逆來。傷佛脚足。出一滴血。故墮阿鼻。一劫受罪。耆域。又云耆婆時婆。或云時縛迦。此云能活。因活更活。又云活童子。生時一手持藥囊。一手把針筒。善能醫治。乃阿闍世王大臣。曾為如來針皆。出一滴血。以善心故。一劫生天也。化佛言光燄者。即無時忽有。有時忽無。事同光影陽燄。體無實故。住持言非情者。以泥塑彫刻而成故。二佛並推法身。以顯罪福。望前罪福通感。故云還也。
法僧中。上句明法。次句顯僧。無漏乃僧所證理也。立像者。僧與法皆立像以表故。化佛無興亡者。從法身故。無生滅故。若以生滅心。則見王宮之生。雙林之滅。若以不生不滅心見之。則王宮非實生。雙林非實滅。如此則何興何亡矣。
結意言極繁者。欲顯事用故也。
次科乃明時數澆淳。佛法隨之亦有興廢。初四句顯時數。所下敘興亡。
初中。澆謂澆漓。淳謂淳原正法則淳原。像末則澆漓。故言在數。倚仗赴機者。言三寶亦隨之興亡也。老子云。禍號福所倚。福號禍所仗。今借彼語。而意自別也。三法萬載者。言三寶之法。雖隨世浮沉。則萬載不失矣。或將正像末三時為三法者。似不合文意。然其三寶歷於三時。則萬二千歲。今但舉其大數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