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28-清史稿--赵尔巽-第800页

祝官,宗室一人,满洲十有一人;初制五品。康熙九年改正九品。寻定品秩如赞礼郎,视出身为差。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带食七品俸。学习,宗室三人,满洲五人。正九品。博士博士,满洲、汉军、汉各一人。典簿典簿,满、汉各一人。满洲司库一人,博士以下并正七品。库使二人。正九品。笔帖式,满洲九人,汉军一人。
  卿掌典守坛壝庙社,以岁时序祭祀,诏礼节,供品物,辨器类。前期奉祝版,稽百官斋戒,祭日帅属以供事。少卿佐之。寺丞掌祭祀品式,辨职事以诏有司,并遴补吏员,勾稽廪饩。赞礼郎、读祝官分掌相仪序事,备物絜器,并习趋跄读祝,祭祀各充执事。博士考祝文礼节,著籍为式,坛庙陈序毕,引礼部侍郎省,并岁覈祀赋。典簿掌察祭品,陈牲牢,治吏役。库使掌守库藏。
  顺治元年,设太常寺,隶礼部。置卿,少卿,满、汉各一人。满洲寺丞一人,光绪十二年增一人。汉左、右丞各一人。典簿,博士,满、汉各一人。读祝官,满洲四人。康熙十年,礼部改隶二人,寻增额外二人。雍正十一年改正额。嘉庆四年增一人。道光元年增一人。咸丰二年增一人。赞礼郎,满、雍正十一年增八人。乾隆三十七年改二人隶銮舆卫补鸣赞鞭官。嘉庆四年增二人。道光元年增二人。咸丰二年增二人。汉康熙三十八年省二人。雍正元年复故。乾隆二年增二人,九年省四人。各十有六人。牺牲所正千户、五年更名所牧。副千户,五年更名所副。汉各一人。从七品。乾隆二十四年改满缺。二十六年改隶内府。满洲司库一人。乾隆十一年省。十六年,改归本寺。康熙二年,复隶礼部。十年,仍归本寺。十五年,敕诸官肄习雅乐。雍正元年,特简大臣综理寺事,并增库使二人。乾隆十三年,改寺丞为属官。先是沿明旧制,丞为正官,议者病赘馀,至是体制始协。明年,定礼部满洲尚书兼管太常职衔。四十年,增学习赞礼郎、四十六年增三人。嘉庆十六年增三人。读祝官,四十六年增三人。嘉庆十六年增三人。满洲各二人。光绪二十四年,增宗室学习赞礼郎四人、读祝官三人。寻省入礼部,旋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光禄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特简。卿,从三品。少卿,初制,满员、汉军四品,汉员五品。顺治十六年并定正五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典簿典簿,从七品。大官、珍饈、良醖、掌醢四署署正,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从六品。汉员同。亦如之。署丞,初制六品。康熙九年定从七品。满洲各二人。银库司库,满洲二人。笔帖式,满洲十有八人。
  卿掌燕劳荐飨,辨品式,稽经费。凡祭祀,会太常卿省牲,礼毕,进胙天子,颁胙百执事。蕃使廪饩,具差等以供。少卿佐之。大官掌供豕物,备器用,稽市直,徵菜地赋额致诸库。珍饈掌供禽兔鱼物,大祭祀供龙壶、龙爵,辨燕飨等差。良醖掌供酒醴,别水泉,量曲蘖,并大内牛酪。掌醢掌供醢酱,筵燕廪饩皆供其物,徵果园赋额致诸库。典簿掌章奏文移。司库掌库帑出纳。别设督催所、当月处,俱派员分治其事。
  顺治元年,设光禄寺,置满、汉卿各一人。少卿,满洲一人,汉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一人。汉寺丞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汉典簿各一人。大官、珍饈、良醖、掌醢四署,满、汉署正各一人;满洲署丞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各增一人。汉署丞、十五年省。监事,十二年省。俱各一人。满洲司库二人。司牲司,汉大使一人。十五年省。凡事并由礼部具题,劄寺遵行。十年,定各省额解银米径送礼部,并司府、州、县考成。十五年,仍归本寺。十八年,复隶礼部。钱粮由寺奏销,考成仍归礼部。康熙三年,以礼部清釐无法,复改储户部。十年,仍以礼部精膳司所掌改归本寺。乾隆十三年,始命大臣兼管寺事。光绪二十四年,省入礼部,寻复故。三十二年,仍省入。
  鸿胪寺管理寺事大臣各一人。满洲礼部尚书兼。卿,初制,满员从三品,汉员正四品。顺治十六年并定正四品。少卿,从五品。俱满、汉各一人。其属:鸣赞,从九品。满洲十有四人,汉二人;学习,满洲四人。序班,从九品。汉四人;学习,八人。主簿,从八品。满、汉各一人。笔帖式,满洲四人。
  卿掌朝会、宾飨赞相礼仪,有违式,论劾如法。少卿佐之。鸣赞掌儐导赞唱。序班掌百官班次。主簿职掌同太仆寺。
  顺治元年,设鸿胪寺,置满、汉卿各一人。满洲少卿一人,汉左、右少卿各一人。十五年省一人。汉左、右寺丞各一人。正六品。十五年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省一人。满、汉主簿各一人。鸣赞,满洲十有六人,乾隆三十七年改隶銮舆卫二人。汉八人。二年省一人,十二年省一人,十三年省二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序班二十有二人,十五年省十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六人。乾隆七年省二人。司宾序班二人,乾隆二年省。学习序班无恆额。雍正六年定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儒学生内考取。乾隆九年定为十二人。十七年定直隶六人,馀各二人。十七年省山东等省四人。凡事由礼部具题,十六年改归本寺,十八年仍隶礼部。康熙十年复故,雍正四年复归礼部统辖。乾隆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