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24-宋会要辑稿-清-徐松-第3677页

省详议,并劾济。齐贤既知政事,不欲与庶僚校曲直。帝忻然嘉纳,济免劾。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十三日,太子詹事、判刑部慎从吉与刑部尚书温仲舒等互陈试审刑详议官彭愈等刑名通粗,诏问状。仲舒引礼部侍郎魏庠试慎锴通粗为比。乃诏吏部尚书张齐贤、百官议于朝堂,且言锴等有不中程者。直史馆张复知礼部名表,避事不草议状。殿中丞丘雍代为之,诏罚复金以惩之。
仁宗明
道二年七月五日,殿中侍御史段少连言:「国家每有体大之事,必集群官议于尚书省。臣近准台牒,充监议官,于尚书省集官同礼官详定庄献明肃、庄懿太后祔庙事。伏见尚书省官内有带两制职或兼三司副使者,多移牒不赴。欲望自今每尚书省议事,其两制以上带尚书省并任三司副使者并不得托以他事不赴集议。如有违犯,乞以违制及不恭定罪。」从之。
景佑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集贤校理兼宗正丞赵良规言:「伏见都省集官议谥,近制应本省官议,学士、知制诰、待制、三司使、副使者并令赴议。其曰带职官入省者,或在本官之次,或在本曹之上,着位舛(元)[互],有乖旧制。谨按国朝故事及令 仪制,则别有学士、知制诰、待制、三司副使着位,视品即与前朝制度不同,固无在朝叙职、入省叙官之理。今若全不论职,假有工、礼部侍郎兼学士者,使不在带职兵部侍郎之下;又如中行、后行郎官兼学士,在朝立丞郎之上,入省缀驾库之次;知制诰、待制入朝与六行侍郎同行,入省(郎)[却]分在郎官之下;如员外郎任三司副使,郎中充判官者,在三司为参佐,入省却在其上;又如员外郎兼学士,郎中兼舍人,待制在两制自分职次,入省亦却在其上,即各缀本官班,于理未便。所以旧来议事,除别诏三省悉集,则中书舍人、知制诰与常侍、给谏至左右正言皆赴;若内朝官悉集,则学士、待制、三司使、副使
皆赴;若更集他官,则诸司三品、武官二品各在本司长官之次;若止是集尚书省官,其带职者并合不赴。又按《天圣编敕》,学士、知制诰、待制、三司副使正官未至五品,并同五品官例。今若各缀本官班,则是与《编敕》不同。又按《杂坐图》,学士在两省侍郎之下,尚书丞郎之上;中书舍人、知制诰、待制在留后之下,秘书监之上;三司副使(右)[在]少卿监之上。今若复缀本官班,显亦有违令文。又按《合门仪制》:大宴,学士座殿上,与仆射同行;知制诰亦座殿上,与尚书丞郎同行。若曲宴,则三司副使预坐,即在知制诰之后,重行异位。其三司副使又准咸平六年 ,品与诸司少卿监同,而班其上。岂有亲奉至尊于殿庭列座,其礼如此,暂入都省,便却降损 着位舛(元)[互],于理未顺。又按故事:尚书省官带知制诰者并中书省奏班簿,即于尚书省、御史台并不着籍,故有绝曹之语。今若复缀本官班,亦是有紊典故。又伏见国朝以来,凡定学士、舍人两省以上着位,除先后入外,若有升降,皆是特禀朝旨,方定着位。岂有在朝(之)[在]省,迭为上下 况省中会议,皆左曹在右曹之上。今来升降弗伦,典故无据。又伏见郎中、员外兼侍御史、起居舍人及任里行者皆称台官,不赴都省议事。臣详上件官并是本官兼任台省,即是与带知制诰、待制等事体无异。岂有兼领若一,赴集有异 又按唐朝故事,翰林学士有不知制诰者,并无别占
压着位,只是与今来直馆事体一般。若国朝学士、知制诰、待制,则显有着位,与唐朝不同。其侍读、侍讲、龙图阁、枢密等学士及三司副使,即是国朝新制。唐朝三司者自尚书省之职,自后唐别置使额,今来显是不同。望委中书门下参酌旧规,详加审定,自今除集三省官议事即依旧外,若只是本省议事,其学士、知制诰、待制、三司使、副使并依前项典故,不更赴议。庶使品位有序,典故无违。」诏御史台与太常礼院详定。
太常礼院言:「臣等窃推礼意,旁按国经,且载有司,咸着成式。由议者之未悉,故疑论之互兴。自非铺陈,奚能折衷。今列唐制及国朝近例如左。按唐李肇《翰林志》:『凡学士无定员,皆兼他官充,下自校书,上至诸曹尚书,皆得为之。既入院,与班行绝迹,亦不拘本司,不系常参,守官三周为满岁,则迁知制诰。』韦执谊《翰林院旧事》:『翰林学士自建置以来,秩序未立,庭觐之际,各趋本列。洎兴元元年,始有别 ,令朝服、班序与诸司官知制诰例同。』《唐会要》:『(太)[大]中初, 翰林学士自今以后至郎中令知制诰,其余并依本官月限及准外制例处分。』《五代史 职官志》:『天成初, 今后翰林学士(八)[入]院并以先后为定。唯承旨一员出自朕意,不计官资先后,在学士之上。』国朝《天圣编 》:『学士、知制诰、龙图阁待制、三司副使官未至五品者,并同五品官例。』附《仪制令 》:『翰林学士、侍读侍讲学士、龙图阁学士、枢密直学
士、龙图阁直学士并在丞郎之上,龙图阁待制在知制诰下,三司三部副使在少卿监之上。』大中祥符五年五月 :太常礼院奏,准 新授仆射于都省上事,御史台仪制同。其日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三司使、副使、学士、两省、御史台、文武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