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二月,文宗开成元年七月,懿宗咸通十四年三月,僖宗中和二年五月,昭宗天复三年二月,天元年闰四月,俱雨土。
宋太宗淳化三年正月,京师雨土。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丁酉,潭州雨毛。八年五月丁丑,雨黄土兼细毛。元丰三年六月己未,饶州长山雨木子数亩,状类山芋子,味香而辛,土人以为桂子,又曰“菩提子”。明道中,尝有之,是岁大稔。 五年三月己巳、六年四月辛未,雨土。 哲宗元七年正月,天雨尘土,主民劳苦。 徽宗宣和元年三月,雨土。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七月,雨水银。
●卷三百四 物异考十
○恒
《春秋》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董仲舒、刘向以为齐桓既死,诸侯从楚,僖尤得楚心。外倚强楚,炕阳失众,又作南门,劳民兴役。诸雩旱不雨,略皆同说。 宣公七年“秋,大旱”。是夏,宣与齐侯伐莱。 襄公五年“秋,大雩”。先是,楚伐宋,取彭城;郑畔中国附楚,襄与诸侯共围彭城,城郑虎牢以御楚。有炕阳动众之应。 八年“九月,大雩”。时作三军,季氏盛。 二十八年“八月,大雩”。先是,比年晋使荀吴、齐使庆封来聘,是夏邾子来朝。襄有炕阳自大之应。 昭公三年“八月,大雩”。刘歆以为昭公居丧不哀,炕阳失众。 六年“九月,大雩”。时鲁、莒连兵,有炕阳动众之应。十六年“九月,大雩”。先是,昭公母夫人归氏薨,昭不。与三年同占。 二十四年“八月,大雩”。时鲁袭邾师,邾於晋,晋执我行人叔孙。 二十五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旱甚也。刘歆以为时后阝氏与季氏有隙,公信谗伐季氏,为所败,出奔齐。 定公十年“九月,大雩”。时公侵郑,城中城,围郓。 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是岁,一年而三筑台,奢侈不恤民。 僖公二十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时南败邾,东败莒。有炕阳之应。 文公二年,“自十二月不雨,至於秋七月”。文公即位,天子使叔服会葬,毛伯赐命。又会晋侯於戚。公子遂如齐纳币。又与诸侯盟。上得天子,外得诸侯,沛然自大。跻僖公主。大夫始颛事(谓季孙行父也)。 十年“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先是,公子遂会四国而救郑,楚使越椒来聘,秦人归衤遂,有炕阳之应。 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先是,曹伯、杞伯、滕子来朝,成阝伯来奔秦,伯使遂来聘,季孙行父城诸及郓。二年之,五国趋之,内城二邑。炕阳失众。一曰,不雨而五皆熟,异也。文公时,大夫始专盟会,公孙敖会晋侯,又会诸侯盟於垂陇。故不雨而生者,阴不出气而私自行,以象施不由上出,臣下作福而私自成。一曰,不雨近常阴之罚,君弱也。
秦始皇十二年,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汉惠帝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谷绝。先是,发民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是岁城乃成。 文帝三年秋,天下旱。是岁夏,匈奴寇边,发兵击之出塞。其秋,济北王兴居反,讨平之。 後六年,天下大旱。时匈奴大入上郡、中,烽火通长安,遣三将军屯边,又三将军屯京师。 九年春,大旱。 景帝中三年秋,大旱。後二年秋,大旱。 武帝建元四年六月,旱。 元光六年夏,大旱。是岁,四将军征匈奴。元朔五年春,大旱。是岁,六将军众十馀万征匈奴。 元狩三年夏,大旱。是岁,发天下故吏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元封六年秋,大旱。 天汉元年夏,大旱;其三年夏,大旱。先是,贰师将军征大宛还,三将军征匈奴,李陵没不还。 征和元年夏,大旱。是岁,始治巫蛊。明年,卫皇后、太子败。 昭帝始元六年,大旱。先是,大鸿胪田广明征益州,暴师连年。 元凤五年夏,大旱。 宣帝本始元年夏,大旱,东南数千里。先是,五将军众二十万征匈奴。 神爵元年秋,大旱。是岁,後将军赵充国征西羌。元帝建昭二年,大旱。 成帝永始三年、四年夏,大旱。 平帝建平四年春,大旱。
後汉世祖建武三年七月,洛阳大旱。 五年夏,旱。京房《易传》曰:“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其旱阴不雨,变而赤因四阴。众出过时,兹谓广,其旱不生。上下皆蔽,兹谓隔,其旱天赤三月,时有雹杀飞禽。上缘求妃,兹谓僭,其旱三月大温亡。君高台府,兹谓犯,阴侵阳,其旱万物根死,有火灾。庶位逾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春秋考异邮》曰:“国大旱,冤狱结。旱者,阳气移,精不施,君上失制,奢,淫僭差,气乱惑天,则旱徵见。”又云:“阴厌阳移,君淫民恶,阴精不舒,阳偏不施。”又云:“阳偏,民怨徵也。在所以感之者,上奢则求多,求多则下竭,下竭则溃,君不仁。”《管子》曰:“春不收枯骨伐枯木而起去之,则夏旱。”《方储对策》曰:“百姓苦,士卒烦碎,责租税失中,暴师外营,经历三时,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王者熟推其祥,揆合於天,图之事情,旱灾可除。夫旱者过日,天王无意於百姓,恩德不行,万民烦扰,故天应以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