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江左及宋并十人(宋制,《易》、《尚书 毛诗》、《礼记 周礼 仪礼》、《左传》、《公羊》、《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宋、齐并同。梁国子助教,旧视南台御史,品服与博士同。陈因之。後魏亦有。北齐置十人。隋置四人唐国子学助教三人,诸府州县各有助教职员(府、州二人,县一人,学生各有差)。
太学博士。晋江左增置国子博士十六人,谓之太学博士,品服同国子博士。梁置太学博士八人。陈因之。後魏亦然。北齐国子寺有太学博士十人。後周置太学博士下大夫六人。隋初置太学博士五人;仁寿元年,罢国子,唯立太学,置博士五人;大业三年,减置二人。唐因之。助教,後魏置。北齐亦有之,置二十人。後周曰太学助教上士。隋又曰太学助教,五人;大业三年,减三人。唐因之。
广文馆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并以文士为之,唐天宝九载置。
四门博士。《後魏书》刘芳表:“云太和二十年,立四门博士,於四门置学。按《礼记》曰‘天子设四学’,郑元注曰‘四郊之虞庠也’。今以其辽远,故置於四门。请移与太学同处。”从之。北齐二十人。隋五人。唐三人。助教,北齐国子寺有二十人,隋初则五人,唐因之。直讲四人,唐初置,无员数,长安四年始定为四员。大成二十人,唐置,取贡举及第人,简聪明者,试书日诵得一千言,并日试策所习业等十条通七,然後补充,仍散官,禄俸赐会同直官例给。武太后长安中省,而置直讲,定为四员。
律学博士,晋置,属廷尉。卫觐奏请律学博士,转相教授。东晋以下因之。梁曰胄子律博士,属廷尉。陈亦有律博士。後魏、北齐并有之。隋大理寺官属有律博士八人。唐因之,而置一人,移属国学。助教一人,位从九品上。
书学博士,唐置三人,又置典学二人。
算学博士,唐置二人,又置典学二人。
宋国子监无博士,有直讲八人,熙宁改为太学博士。元丰定制亦无国子博士。大观元年乃置国子博士四员,国子正、录各二员,与太学官分掌教导。中兴後,置国子博士二员。太学博士,元丰改直讲为之。绍圣元年令:太学博士、正、录,令国子监长贰荐举,召试而後除。绍兴十二年,置太学博士三员。国子正、录,大观初置,掌行学规,纠不如规者罚之。绍兴十三年,诏正、录各置一员。太学正、录:仁宗朝胡瑗掌太学,其正、录第补诸生。熙宁末兴三舍,始选官为正、录,如学官之制。正、录各五人,掌行学规,不如规者纠罚之。元三年,罢命官正、录,以上舍、内舍充,後复置命官学正二员。绍圣悉如元丰旧制。绍兴十二年,复各置一员。书库官:淳化五年,判国子学李志言:“监中印书,亦主掌钱物,凡有公文,其所司止以印书钱物所为名,稍为近俗。今乞改为国子监书库官。”从之。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廷宣索赐予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於官。元丰三年省。中兴後,并国子监入礼部。绍兴十三年乃复置一员,三十一年罢。龙兴初,诏主库兼书库。乾道七年,复置一员。
武学,唐开元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如文宣王,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贞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诏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图形焉。
宋庆历三年,诏置武学於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月,罢武学,以议者言“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等,岂专学孙、吴”故也。熙宁五年,枢密院言:“古者出师,受成於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乞复置武学。”诏於武成王庙置学。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武博、武谕尝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元丰官制行,以博士代教授。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内博士於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充;其学谕差武学人,後又除文臣之有出身者。
宗学。汉平帝诏:“朕惟宗室皆高帝子孙,令置宗师以纠教之。”明、章二帝友爱子弟,幼者率留京师,训导以礼。唐高宗诏宗室子孙就秘书外省别为小学。
宋元丰六年,宗室令铄乞建宗学,诏从之,既而中辍,建中靖国元年复置。崇宁初,立月书、季考法。南渡初,建学。嘉定更新置四斋,後再增三斋。宗学博士,旧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也。至道元年,太宗将为皇侄等置师傅,执政谓环卫之官亲王比,当有降,乃以教授为名。咸平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太祖、太宗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崇宁五年,又改称某王宫宗子博士,位国子博士之上。靖康之乱,宗学遂废。绍兴四年,始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二员,隆兴省其一。嘉定九年十二月,始复置宗学,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谕一员,并隶宗正寺。在太常博士之下,谕在国子正之上,俸给、赏典依国子博士及正体例。於是宗室疏远者皆得就学,而彬彬可观矣。旋有旨,复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
○军器监(丞 主簿 甲坊署 弩坊署)
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