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都之例以时
代次于唐五代之后
○宋都
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旧城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周显德三年筑 【按宋东京有新旧
二城宋朝会要云自朱梁建都以汴州为东京皆因藩镇旧制但改名额而周显德初始广新城王应麟地理通释曰东京开封府旧城唐建中
初筑宋曰阙城亦曰里城新城周显德三年韩通筑宋曰国城亦曰外城】 新城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 【大中祥符九年增筑元丰元年重
修政和六年诏有司度国之南展筑京城移置官司军营】
西京唐显庆闲为东都开元时改河南府宋为西京山陵在焉京城周五十二里九十六步 【隋大业元年筑唐长寿二年增筑】
南京大中祥符七年建应天府为南京京城周一十五里四十步
北京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京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步
行在所建炎三年闰八月高宗自建康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在所
(臣)等谨按宋设四京以开封为东京河南为西京应天为南京大名为北京开封即属京东路后为京畿路府河南为京西北路府应
天初为宋州后为京东西路府大名为河北东路府高宗仓皇渡江驻跸吴会其始但称行在所不以京名示不忘恢复之意然百五十年中终
不能复中原尺寸虽由天命而地势之不利又岂能与中土相抗衡哉
○辽都
上京本契丹故壤太祖取天梯蒙古必噜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会同元年更名上
京府曰临潢其地负山抱海太祖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上京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南城谓
之汉城 【按契丹国志上京乃大部落之地离来州数十里即行海岸有纳都木威河其东北三十里即长泊也涉沙碛过白马淀渡土河亦
云崇崇玛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边平处国主曾于此过冬又至木叶山三十里许有居人瓦屋及僧舍】
东京本朝鲜之地唐武后时有且且綗桑者保有其地武后封为震国公传子祚荣建都邑自称震王中宗赐所居曰呼尔罕州封渤海郡
王十有二世至彛震僭号改年为辽东盛国呼尔罕州即平壤故地时号中京显德府太祖攻渤海拔其城神册四年为东平郡天显三年升为
南京会同元年改为东京府曰辽阳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楼橹幅员三十里宫城在东北隅高三丈具敌楼外城谓之汉城
中京自汉至唐奚族居之太祖建国奚人臣属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统和二十五年城之实
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 【契丹国志云中京承天太后建地居上东燕三京之中土肥人旷西临马盂山六十里其山南北一千里东西
八百里连亘燕京西山遂以其地建城号曰中京按承天太后景宗萧后也是时圣宗虽在位而大后专政故以建中京为太后云】
(臣)等谨案辽时镇州亦曾有中京之称乃太宗大同元年南征时所立五代史载世宗于中京即皇帝位者是也未几即入于北汉惟
圣宗所建之大定府称为中京
南京本幽州范阳郡地石晋所献会同元年升为南京府曰幽都开泰元年改府名曰析津仍置南京亦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
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咸具
西京本云州云中郡地亦石晋所献重熙十三年升为西京府曰大同城广袤二十里敌楼棚橹咸具时元魏宫垣遗址尚在辽既建都以
为重地命亲王主之 【按契丹国志载四京本末有上中东南而无西故曰四京然大同建都实在兴宗之世叶隆礼但称四京误矣】
(臣)等谨案辽初国号契丹不设都名其所居曰西楼西楼者即上京也国初设四楼在木叶山者曰南楼在龙化州者曰东楼在唐州
者曰北楼与西楼而四岁时游猎皆出入其闲至太祖始建皇都太宗即皇都为上京更置东京南京为三京圣宗置中京兴宗置西京而五京
具焉
○金都
上京本海古勒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爱新以爱新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海陵
贞元元年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寍府大定十三年七月复为上京
东京本辽东京太宗天会十年改南京路平州军帅司为东南路都统司之时尝治于此以镇高丽皇通四年立东京新宫
北京辽曰中京金初因之海陵贞元元年改曰北京
西京本辽西京大定五年建宫室
中都辽曰南京亦曰燕京 【开泰元年号燕京】 海陵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府曰大兴
南京金初曰汴京贞元元年曰南京贞佑二年迁都焉
(臣)等谨按金起于混同江至显祖徙居海古勒水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额讷格尔额讷格尔者汉语居室也自是定都于
爱新之侧称为京师至熙宗升京师为上京海陵天德贞元之闲又定都燕京曰中都以汴京为南京中京为北京上京罢京号世宗复上京宣
宗迁都南京而都邑之制遂定初宣宗议迁河中朝臣以河中背负关陕僻阻河朔城邑不及汴梁其议遂寝又临潢府辽为上京金初因称之
天眷元年改为北京贞元元年以大定府为北京复罢临潢府路入大定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