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河东、绛郡、北平、平阳、太原、上党、西河、高平、大宁、昌化、文城、阳城、定襄、乐平、雁门、楼烦、安边、云中、马邑等郡。兼分入都畿、河内郡。关内道。单于。
河内郡东至汲郡二百六十里。南至……西至河南府济阴县七十三里。北至高平郡一百四十里。东南到荥阳郡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河南府一百四十里。西北到河南府界一百七十里。东北到汲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九百八十里,去东京一百四十里。户五万四千一百,口三十一万五千三百七十。
怀州今理河内县。禹贡覃怀之地,禹贡曰「覃怀厎绩」。大行山在焉。周为畿内及卫、邘、雍三国。邘音于。春秋时又属晋。左传,襄王赐文公「阳樊、温、原、攒茆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杜注云:「晋山之南,河之北,故曰南阳也。」又云武王克商,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其田有隤、怀是也。隤,徒回反。战国时,为魏、卫二国之境。秦始皇灭卫,其君角徙居野王,阻其山保之。胡亥废角为庶人,以其地属三川郡。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汉高帝初为殷国,寻更名河内郡。后汉因之。晋为河内、汲二郡地。后魏置怀州,兼置河内郡。隋初郡废,而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河内郡。大唐因之,亦为东畿内之郡。领县五:
河内汉野王县。有沁水,自河南府济源界流入。
修武本殷宁邑,韩诗外传曰:「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故曰修武。」有古南阳城,汉山阳县故城,在今县西北。有浊鹿城,汉献帝为山阳公,居于此矣。
获嘉汉武幸缑氏,至汲县之新中乡,得南越相吕嘉首,因立获嘉县。后周置修武郡,隋置殷州是也。
武德周司寇苏忿生之邑。东魏置武德郡。汉射犬故城在今城北。又有汉平皋县故城,在今县西。
武陟汉怀县地故城,在今县西。
汲郡东至灵昌郡一百十里。南至灵昌郡酸枣县七十五里。西至河内郡二百六里。北至邺郡一百九十里。东南到灵昌郡一百三十里。西南到河内郡二百六十里。西北到高平郡陆山县四十里。东北到邺郡临河县一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九十里,去东京三百九十里。户四万六千九百八十,口二十万七千九百八十。
卫州今理汲县。殷之旧都。周既灭殷,以殷余人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也。其后卫为翟人所灭,齐桓更封卫于河南楚丘,而河内殷墟复属于晋。战国时属卫。秦并天下,为东郡、三川二郡之地。二汉为河内、魏二郡地。魏置朝歌郡。晋改置汲郡。后魏亦为汲郡。东魏置义州。后周为卫州,又分置修武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为汲、河内二郡地。大唐为汲郡。领县五:
汲汉旧县。牧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
卫汉朝歌县。古殷朝歌城在今县西,纣都,有鹿台,谓之殷墟上宫台,诗曰「要我乎上宫」,即此也。今县西北有黑山、苏门山,孙登隐处。淇水出共山东,至今县界入河,谓之淇水口。汉建安中,曹公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晋大将军桓温为慕容暐将慕容垂所败于枋头,即此也。枋音方。淇音其。
新乡县西南三十二里有墉城,即墉国。
共城古共伯国故城,在县东。汉共县。
黎阳汉旧县。魏置黎州及黎阳。有白马津,即郦生所云「杜白马之津」是也。后魏改为黎阳津。又有枉人山,古凡伯国在北。有大岯山,今名黎阳东山,又名青檀山,在县南七里。其张揖云「成皋山是大岯山」,谬也。
邺郡东至魏郡二百十里。南至汲郡一百九十里。西至上党郡三百里。北至广平郡一百八十里。东南到汲郡黎阳县一百六十里。西南到高平郡三百二十里。西北到上党郡黎城县三百里。东北到广平郡肥乡县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二十五里,去东京五百六十里。户十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五十九万一百九十六。
相州今理安阳县。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后属赵。秦兼天下,为邯郸郡地。汉为魏郡,后汉因之。魏武王建都于此。魏氏都在邺县。晋亦为魏郡。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俊并都之。皆都于邺。冉闵为慕容俊所灭,慕容暐为苻坚所灭也。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东魏静帝初迁都于此,改置魏尹及置司州牧。北齐又都焉,改为清都郡,置尹。后周武帝平高纬也。后周置相州及魏郡。自故邺移居安阳城也。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魏郡。自北齐之灭,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移实郡郭,由是人情险诐,至今好为诉讼也。大唐为相州,或为邺郡。领县十一:
安阳汉魏郡城在今县东北。有韩陵山,即高欢破尔朱兆之所。又有丹蓝嵯山。
尧城有丹朱陵,又有羛阳聚故城,在今县东。左传云「晋荀盈卒于戏阳」,注云「内黄县戏阳城」。戏与羛同,许宜反。
洹水有洹水,音恒。
滏阳有漳河、滏水。隋置慈州。滏音父。
内黄汉旧县。有繁河。汉繁阳县故城,在今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