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56-通典-唐-杜佑-第890页

    邺后汉末,冀州刺史尝理于此。有魏武帝、文帝、甄后等三陵台。东魏、北齐皆都于此。后周置相州,后徙相州于安阳,山漳水在县西。晋史曰:「石勒诸将佐,议欲都于邺,将攻三台。张宾进曰:『三台险固,攻守未可卒下。』于是进据襄国。」
    林虑汉为隆虑。后汉避殇帝讳,改为林虑。
    临河有王莽河,古淇河颛顼陵在焉。
    汤阴古羑里城,纣拘周文王之所。汉荡阴县。荡音汤也。
    成安汉斥丘县故城在东南。地斥卤,故名焉。
    临漳
  广平郡东至清河郡临清县一百二十里。南至邺郡一百八十里。西至上党郡涉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巨鹿郡南和县五十里。东南到魏郡魏县界九十里。西南到邺郡滏阳县界七十里。西北到巨鹿郡沙河县界六十里。东北到清河郡宗城县百十里。去西京一千五百八十里,去东京七百六十里。户八万九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八百一十。
  洺州今理永年县。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衡漳在今郡南肥乡县界。春秋时,赤狄之地,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即此。其后属晋。七国时,赵所都。秦并天下,属邯郸郡。汉初置广平国,武帝改为平干国,宣帝复为广平国。后汉光武省广平,入巨鹿郡,后为魏郡之西部。魏改为广平郡,晋因之。后魏为广平郡。后周置洺州。隋炀帝初置武安郡。大唐初,刘黑闼都之,克平,置洺州,或为广平郡。领县十:
    永年汉曲梁县地。又汉广平县故城,在今县北。隋以炀帝讳,改曰永年。
    鸡泽有沙河。
    曲周汉旧县,故城在今县西南。纣巨桥仓亦在于此。
    清漳南近漳水。
    邯郸战国时赵国所都,自敬侯始都之。有丛台、洪波台。亦汉旧县。邯,山名。郸,尽也。汉赵王如意温明殿在此焉。
    临洺汉易阳县。北齐置襄郡。
    武安汉旧县。有武安城,赵奢与秦军战,鼓噪,武安屋瓦皆震,即此也。    洺水有衡漳渎。或云禹贡曰「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即此也。    肥乡汉列人县故城在今县东北。有漳水。
    平恩汉旧县。
  巨鹿郡东至清河郡二百三十里。南至广平郡临洺县六十五里。西至乐平郡县二百四十里。北至赵郡一百七十里。东南到广平郡曲周县一百十里。西南到广平郡武安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太原府乐平县五十里。东北到信都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六百七十里,去东京八百五十里。户六万七千六百六十,口四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
  邢州今理龙岗县。古祖乙迁于邢,即此地,亦邢国也。春秋时,卫侯灭邢;鲁僖公时,晋伐卫取邢,其地遂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为巨鹿、邯郸二郡地。项羽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居信都,更名信都曰襄国,即其地也。汉属巨鹿、常山二郡及赵、广平二国地。后汉因之。晋为巨鹿、赵二国。石勒都于此。张宾进说曰:「襄国因山凭险,形胜之国,可都之。」后魏为巨鹿郡。隋置邢州,炀帝初置襄国郡。大唐为邢州,或为巨鹿郡。领县九:
    龙岗秦为信都县,项羽改为襄国。汉至隋始改为龙岗。夷仪岭在县北百五十里,左传云「邢迁于夷仪」,即此。
    南和汉旧县。后周置南和郡。
    平乡亦汉旧县地。或云秦置巨鹿郡于此,即古大鹿之野。有沙丘之台,纣所筑,即始皇死处。
    巨鹿汉南栾县地。汉巨鹿县,今平乡县地。
    沙河汉襄国县地,隋置。
    任汉张县地。
    内丘汉曰中丘,隋以国讳改之。
    青山隋置。
    尧山
  信都郡东至平原郡二百十里。南至清河郡百三十里。西至赵郡百六十里。北至河间郡二百三十里。东南到博平郡三百里。西南到巨鹿郡二百六十里。西北到饶阳郡百三十里。东北到景城郡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五十里,去东京一千一百里。户十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口八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
  今之冀州理信都县。古冀、兖二州之域。禹导河自大坯山北过洚水,至于大陆。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云:「洚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又经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县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巨鹿郡地。汉高帝置为信都国,景帝改为广川国,宣帝复为信都国。后汉明帝更名乐成国,安帝更名安平国,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九,理于此。晋亦然。后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大唐为冀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咸亨三年复旧,或为信都郡。郡今理,即汉信都国城。领县九:
    信都汉旧县。禹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亦曰枯洚渠,西南自南宫县界入。汉昌城县故城在今县北。又有汉扶柳县故城,在今县西。
    南宫汉旧县。汉吕后封张敖子偃为南宫侯,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