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 笔匠三人
司经局
洗马二人 文学三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校书四人 正字二人 典书四人 楷书二十五人 掌固六人
典膳局
典膳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主食六人 典食二百人 掌固四人
药藏局
药藏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一人 书吏二人 侍医四人 典药九人 掌固六人
药僮十八人
内直局
内直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典服三十人 典扇典翰各十五人
掌固六人
典设局
典设郎四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幕士六百人 掌固十二人
宫门局
宫门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门仆一百三十三人 掌固四人
太子右春坊
右庶子二人 中舍人二人 录事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九人 书令史十八人
太子右谕德一人
右赞善大夫五人 传令四人
太子通事舍人八人
典谒二十一人 亭长六人 掌固十二人
太子内坊
典内二人 丞二人 录事二人 令史三人 书令史五人 典直四人 导客舍人六人 ト帅六人 内阍八人 内给使无员数 内厩二人 典事二人 驾士三十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太子内官
良娣二人 良媛六人 承徽十人 昭训十六人 奉仪二十四人 司闰二人 掌正三人 女史三人 掌书三人 女史三人 掌筵三人 女史三人 司则二人 掌严三人 女史三人 掌缝三人 女史三人 掌藏三人 女史三人 司馔二人 女史四人 掌食三人 女史四人 掌医三人 女史二人 掌园三人 女史二人
太子太师一人,太傅一人,太保一人,并从一品。(《礼记》曰:“三至之教太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史记》:“秦孝公使商鞅设法,而黥太子师、傅。”则秦有其职也。汉氏唯置太傅,秩二千石,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至后汉,太子太傅秩中二千石,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至魏,太子太傅为第三品。汉、魏故事:皇太子于二傅执弟子礼,皆为“书”,不曰“令”;太傅于太子不称臣。晋初,东宫不置詹事,事由二傅,少傅立草,太傅书真。武帝后以为储副体尊,遂命诸公居之,而本司位重,或行或领也。咸宁中,备六傅之职:朗陵公何劭为太子太师,避景帝讳,改为“帅”;安丰侯王戎为太傅;武陵侯杨济为太保。其后或置或省。怀帝为太弟,又备六傅。东晋明帝在储宫,置保、傅之位,而无二师。《晋令》:“太子太保品第三,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银章、青绶。”宋、齐、梁并不置。后魏、北齐置之,正第二品,号“东宫三太”。后周不置。隋氏置之,正第二品,皇朝因之,而加其秩。太子出,则乘辂备仪。)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至于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太子少师一人,少傅一人,少保一人,并正二品。(《礼记》云:“三王教太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秦、汉因之。《百官表》:“太子少傅秩二千石。”后汉秩二千石,听领东宫官属。魏故事:太傅于太子不称臣,少傅称臣。晋咸宁中备六傅之职,始置少师、少保,以临海侯裴楷为少师,以上蔡伯和峤为少保。其后或置或废。至晋怀帝为太弟,又备六傅之职。东晋明帝在储宫,置保传之位,而无师。历宋、齐、梁、陈并不置。后魏、北齐皆置之,号“东宫三少”。隋氏降太师一等,皇朝因之。太子出入,则乘辂备仪,以为后从。)太子三少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而教谕焉。
凡三师、三少官不必备,唯其人;无其人则阙之。
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汉书》:“高祖欲废太子,吕氏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则其义也。若有宴赐诸司长官,太子宾客则皆预焉。)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太子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汉书百官表》:“詹事,秦官,掌皇后、皇太子家,秩二千石。”应劭云:“詹,省也,给也。”言给事太子。汉东宫属官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属二傅;率更、家令 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 丞属詹事。成帝省詹事,后汉因之,其太子官悉属少傅,而太傅不领官属。魏复置詹事,品第三,掌东宫内外众务。晋初不置詹事,东宫诸署悉隶二傅。后以保、傅位尊,不宜亲务,武帝咸宁初,用黄门侍郎杨珧为詹事,掌东宫之任。珧迁为少傅,复省。惠帝元康中复置。永康中,齐王ぁ辅政,复省。太安中复置,怀帝又省,江左复置。晋令:“詹事,品第三,银章、青绶,绛朝服,两梁冠。局事拟尚书令,位视领 护将军、中书令。长三令、四率、中庶子、庶子、洗马、舍人。”其后用人渐重,或以令、仆射领之。宋、齐品秩、仪服略同于晋。梁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后定十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