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第26页

王、周公之《经》而翼以孔子之《传》,各为标目,使相统而不相杂。其无《经》可附之《传》,则总附於六十四卦之后,是为《经传》。又取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夹注其下,是为《集解》。其程子《经》说、朱子《语录》各续於《传》之后,是为《附录》。又取一桂纂疏而增以诸说,是为《纂注》。其后定名《会通》者,则以程《传》用王弼本,《本义》用吕祖谦本,次第既不同,而或主义理,或主象占,本旨复殊。先儒诸说,亦复见智见仁,各明一义,龂龂为门户之争。真卿以为诸家之《易》,途虽殊而归则同,故兼搜博采,不主一说,务持象数、义理二家之平,即苏轼、朱震、林栗之书为朱子所不取者,亦并录焉。
视胡一桂排斥杨万里《易传》,不肯录其一字者,所见之广狭,谓之“青出於兰”可也。惟其变易《经》文,则不免失先儒谨严之意,可不必曲为之词耳。
△《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为图者七,下卷为图者二十。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
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於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说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说较他家为近理,然犹据陈抟以来相传之图书言之。其实《河图》、《洛书》虽见经传,而今之五十五点、四十五点两图,其为古之图书与否,则经传绝无显证。援《左传》有《三坟》,而谓即毛渐之书,援《周礼》有《连山》、《归藏》,而谓即刘炫之书,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辞》言《洛书》,不言即《九畴洪范》。言《九畴》,不言即《洛书》。卢辩注《大戴礼记》,始云明堂九室法龟文,其说起於后周。阮逸伪作《关朗易传》,因而述之。於是《洛书》之文始传为四十五点,而《九畴》亦遂并於《易》。义方知《九畴》之非《易》,而不知《洛书》本非《九畴》,其辨犹为未审。至其谓自汉以来惟孟喜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馀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为有图之始,寥寥千载,至陈抟始本《易》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说,为横、圆、大、小四图,传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说,为《后天圆图》,内《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则於因《易》而作《图》,非因《图》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务神其说,直以为古圣之制作,可谓独识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图,亦即因旧图而变易之。奇偶之数,愈推愈有。人自为说,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弈无同局,固亦不妨存之以备一家焉。
△《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陈应润撰。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又称其延祐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掾,数年调明掾,至正乙酉调桐江宾幕。首卷应润《自序》题“至正丙戌”(案《经义考》载此《序》,题至治丙戌。至治有壬戌无丙戌,干支不合。且黄溍《序》题至正丙戌,《序》中称“延祐间余丞宁海,又数年余为越上盐运,三年余乞老金华”。溍延祐二年进士,下距至治壬戌仅六年,安有乞老之事?此必《经义考》刊版之讹,非此本传写之误也。谨附订於此),则是书成於桐江也。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於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谓文王演《易》,必不颠倒伏羲之文,致相矛盾。其论太极、两仪、四象,以天地为两仪,以四方为四象,谓未分八卦,不应先有揲蓍之法,分阴、阳、太、少。周子无极、太极、二气、五行之说,自是一家议论,不可释《易》。盖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所注用王弼本,惟有《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曰“潜龙勿用”、“《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之类,故名曰“爻变”。其称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即汉焦赣《易林》之例。盖亦因古占法而推原其变通之意,非臆说也。每爻多证以史事,虽不必其尽合,而因卦象以示吉凶,以决进退,於圣人作《易》垂训之旨实有合焉。在宋元人《易》解之中,亦翘然独秀者矣。
△《周易参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人。元末辟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年兵起,遂隐居教授。明初徵修礼乐书,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屋石门山。学者称曰“梁五经”。著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诸书。此乃所作《周易义疏》,成於至元六年,前有寅《自序》。其大旨以程《传》主理,《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