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第27页

主象,稍有异同,因融会参酌,合以为一,又旁采诸儒之说以阐发之。
其分《上、下经》、《十翼》,一依古《易》篇次,即朱子所用吕祖谦本。其诠释经义,平易近人,言理而不涉虚无,言象而不涉附会。大都本日用常行之事,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切详明,迥异他家之轇轕。虽未能剖析精微,论其醇正,要不愧为儒者之言焉。
△《周易文诠》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赵汸撰。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
隐居著述,作东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召修《元史》,不愿仕,乞还。未几卒。
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於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之学也。
《经义考》载八卷,此本旧钞止四卷,然首尾完具,不似有所阙佚,或后人合并欤?原书上方,节节标题细字,详其词意,不类汸笔,或后来读者所题识,於《经》义亦无所发明。今并从删削。汸平生学力,多在《春秋》,所著说《春秋》之书亦最多,并已别著於录。其说《易》只有此本,流传颇罕。其中诠释义理,大抵宋儒绪论为多,不及其《春秋》诸书之深邃。然其於天道人事、吉凶悔吝之际,反覆推阐,亦颇明畅。观其名书曰《文诠》,其宗旨固可见矣。
卷五 经部五
○易类五△《周易大全》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胡广等奉敕撰。考《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命行在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修《五经四书大全》,十三年九月告成。成祖亲制《序》,弁之卷首,命礼部刊赐天下。赐胡广等钞币有差,仍赐宴於礼部。同时预纂修者,自广、荣、幼孜外,尚有翰林编修叶时中等三十九人。此其《五经》之首也。朱彝尊《经义考》谓广等“就前儒成编,杂为钞录,而去其姓名。《易》则取诸天台、鄱阳二董氏,双湖、云峰二胡氏,於诸书外未寓目者至多”云云。
天台董氏者,董楷之《周易传义附录》。鄱阳董氏者,董真卿之《周易会通》。
双湖胡氏者,胡一桂之《周易本义附录纂疏》。云峰胡氏者,胡炳文之《周易本义通释》也。今勘验旧文,一一符合。彝尊所论,未可谓之苛求。然董楷、胡一桂、胡炳文笃守朱子,其说颇谨严。董真卿则以程、朱为主而博采诸家以翼之,其说颇为赅备。取材於四家之书,而刊除重复,勒为一编,虽不免守匮抱残,要其宗旨则尚可谓不失其正。且二百馀年以此取士,一代之令甲在焉。录存其书,见有明儒者之经学,其初之不敢放轶者由於此,其后之不免固陋者亦由於此。郑晓《今言》曰:“洪武开科,《五经》皆主古注疏及宋儒。《易》,程、朱。
《书》,蔡。《诗》,朱。《春秋》,《左》、《公羊》、《穀梁》,程、胡、张。《礼记》,陈。后乃尽弃注疏,不知始於何时。或曰始於颁《五经大全》时,以为诸家说优者采入故耳。然古注疏终不可废也。”是当明盛时,识者已忧其弊矣。观於是编,未始非千古得失之林也。
△《易经蒙引》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蔡清撰。清字介夫,号虚斋,晋江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书专以发明朱子《本义》为主,故其体例以《本义》与《经》文并书。但於《本义》每条之首加一圈以示别,盖尊之亚於《经》也。然实多与《本义》异同。如《经》分上、下,朱子云:“以其简袠重大,故分为上、下二篇。”清则云:“六十四卦何以不三十二卦为《上经》,三十二卦为《下经》,而乃《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也?”“用九,见群龙无首”,朱子云:“用九是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见群龙无首是此卦六爻皆用九者之占辞。”清则云:“孔子《象传》及《文言》,节节皆是主六爻皆用九者言,但《本义》不主此说。”又云:“若依朱子之说,则於用九之下又当添‘六爻皆用九者’一句。”“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朱子说:“上句知字重,下句终字重。”清则云:“此未必是本文之意。本文下句一知字,岂偶然哉!岂姑以对上句而无所当哉!”其他不肯委曲附和,大率类此。朱子不全从程《传》,而能发明程《传》者莫若朱子。清不全从《本义》,而能发明《本义》者莫若清。
醇儒心得之学,所由与争门户者异欤!
△《读易馀言》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崔铣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锺,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谥文敬。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书以程《传》为主,而兼采王弼、吴澄之说,与朱子《本义》颇有异同。大旨舍象数而阐义理,故谓陈抟所传图象皆衍术数,与《易》无干。诸儒卦变之说亦支离无取。其《上经卦略》、《下经卦略》、《大象说》皆但标卦名,不载《经》文,《系辞辑》、《说卦训》则备录《传》文。盖书非一时所著,故体例偶殊。且《经》有卦名,而《系辞》、《说卦》则无章名,其势亦不能不异也。惟删《说卦广象》八章,而别以蔡清之说增损之。又《序卦》、《杂卦》、《文言》三传一概从删,则未免改经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