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20-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第12页

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唐刘蕡为之序。
△《春秋公羊传解诂》十二卷
汉司空掾任城何休邵公撰。休为太傅陈蕃属。蕃败,坐禁锢,作《解诂》,覃思不窥门十七年。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党禁解,拜议郎,终谏议大夫。其书多引谶纬,其所谓“黜周王鲁”,“变周文从殷质”之类,《公羊》皆无明文。盖为其学者相承有此说也。三科九旨,详其疏中。
△《春秋穀梁传集解》十二卷
晋豫章太守顺阳范甯武子撰。甯尝谓王、何之罪,深於桀、纣,著论以排之。仕为中书侍郎。其甥王国宝惮之,乃相驱扇,因求外补抵罪。会赦免。甯以为《春秋》惟《穀梁氏》无善释,故为之注解。其序云升平之末,先君税驾於吴,帅门生故吏、兄弟子侄研讲六籍、《三传》。盖甯父汪为徐、兖二州北伐失利,屏居吴郡时也。汪没之后,始成此书。所集诸家之说,皆记姓名。其称何休曰及郑君释之者,即所谓《发墨守》、《起废疾》也;称邵曰者,甯从弟也;称泰曰、雍曰、凯曰者,其诸子也。汪,范晷之孙。晷在《良吏传》。自晷至泰五世,皆显於时。甯父子、祖孙同训释经传,行於后世,可谓盛矣。泰之子蔚宗亦著《后汉书》,以不轨诛死,其家始亡。
△《三传释文》八卷
唐陆德明撰。
△《春秋左氏传正义》三十六卷
唐孔颖达等撰。自晋、宋传杜学为义疏者,有沈文阿、苏宽、刘炫。沈氏义例粗可,经传极疏;苏氏不体本文,惟攻贾、服;刘炫好规杜失,此诸义疏犹有可观。今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
△《春秋公羊传疏》三十卷
不著撰者名氏。《唐志》亦不载。《广川藏书志》云世传徐彦撰,不知何据。然亦不能知其定出何代,意其在贞元、长庆后也。景德中,侍讲刑昺校定传之。
△《春秋穀梁传疏》十二卷
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
△《国语》二十一卷
自班固志《艺文》,有《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所著,至今与《春秋传》并行,号为《外传》。今考二书,虽相出入,而事辞或多异同,文体亦不类,意必非出一人之手也。司马子长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又似不知所谓。唐啖助赤尝辨之。
啖助乃姓名。
△《国语》注二十一卷
吴尚书仆射侍中吴郡韦昭撰。采郑众、贾逵、虞翻、唐固合五家为之注。昭字子正,事孙皓,以忤旨诛死。《吴志》避晋讳,作韦曜。
△《国语补音》三卷
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为《国语》音者,近世传旧《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盖唐人也。简陋不足名书,因而广之。悉以陆德明《释文》为主,陆所不载,则附益之。
△《春秋繁露》十七卷
汉胶西相广川董仲舒撰。案《隋、唐》及《国史志》卷皆十七,《崇文总目》凡八十二篇,《馆阁书目》止十卷,萍乡所刻亦财三十七篇。今乃楼攻鬼得潘景宪本,卷篇皆与前《志》合,然亦非当时本书也。先儒疑辨详矣。其最可疑者,本传载所著书百余篇,《清明》、《竹林》、《繁露》、《玉杯》之属,今总名曰《繁露》,而《玉杯》、《竹林》则皆其篇名,此决非其本真。况《通典》、《御览》所引,皆今书所无者,尤可疑也。然古书存於世者希矣,姑以传疑存之可也。又有写本作十八卷,而但七十九篇。考其篇次皆合。但前本《楚庄王》在第一卷首,而此本乃在卷末,别为一卷。前本虽八十二篇,而阙文者三,实七十九篇也。
△《左氏膏肓》十卷
何休著《公羊墨守》等三书,郑康成作《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以排之。休见之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今其书多不存,惟范甯《穀梁集解》载休之说,而郑君释之,当是所谓《起废疾》者。今此书并存二家之言,意亦后人所录。《馆阁书目》阙第七卷,今本亦止阙宣公。而於第六卷分文十六年以后为第七卷,当并合之。其十卷止於昭公,亦阙定、哀,固非全书也。而错误殆未可读,未有他本可正。
△《汲冢师春》一卷
晋汲郡魏安釐王冢所得古简。杜预得其《记年》,知为魏国史记,以考证《春秋》。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似是钞集者人名也。今此书首叙周及诸国世系,又论分野、律吕为图,又杂录谧法、卦变,与杜预所言纯集卜筮者不同,似非当时本书也。
△《春秋集传纂例》十卷,《辨疑》七卷
唐给事中吴郡陆质伯淳撰。初,润州丹阳主簿赵郡啖助叔佐明《春秋》,传洋州刺史河东赵匡伯循。质从助及伯循传其学。助考《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补以己意,为《集传》、《集注》。又撮其纲目,为《统例》。助卒,质与其子异缮录,以诣伯循,请损益焉。质随而纂会之,大历乙卯岁书成。质本名淳,避宪宗讳改焉,故其书但题陆淳。助之学、以为左氏叙事虽多,解意殊少。公谷传《经》,密於左氏。至赵、陆则直谓左氏浅於公、谷,诬谬实繁,皆孔门后之门人。但公、穀守《经》,左氏通史,其体异尔。丘明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