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20-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第13页

迟任之流,焚书之后,学者见《传》及《国语》,俱题左氏,遂引以为丘明。且《左传》、《国语》文体不伦,叙事多乖,定非一人所为也。盖左氏广集诸国之史,以解《春秋》,子弟门人见事迹多不入《传》,或复不同,故各随国编之,以广异闻。自古岂止一丘明姓左乎?案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惟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见於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唐志》有质《集注》二十卷,今不存,然《纂例》、《辨疑》中,大略具矣。又有《微旨》二卷,未见。质,梁陆澄七世孙,仕通显,党王叔文,侍宪宗东宫,会卒,不及贬。然则其与不通《春秋》之义者,相去无几耳。
△《春秋折衷论》三十卷
唐江西观察判官庐陵陈岳撰。以《三传》异义,折衷其是非,而断於一。岳,唐末十上春官,晚乃辟江西从事。
△《春秋加减》一卷
称元和十三年国子监奉敕定,不著人名。校定偏旁及文多寡,若《五经文字》之类。此本作小册,才十馀板。前有“睿思殿书籍印”,末称“臣雩校正”。盖承平时禁中书也,不知何为流落在此。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
伪蜀冯继先撰。凡《左传》所载君臣名氏,字谧互见错出,故为此《图》以一之。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吴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
△《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
不知何人作。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邾、莒、薛、小邾。按《馆阁书目》有《年表》二卷,元丰中杨彦龄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国,仍总计蛮夷戎狄之事。又按董氏《藏书志》,《年表》无撰人。自周至吴、越凡十国,又有附庸诸国别为表,凡征伐、朝觐、会同皆书。今此表止记即位及卒,皆非二家书也。
△《春秋尊王发微》十五卷
国子监直讲平阳孙明复撰。明复居泰山之阳,以《春秋》教授,不惑传注,不为曲说,真切简易,明於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於经为多。石介而下皆师事之。欧阳文忠为作墓志,颍川常秩讥之曰:“明复为《春秋》,如商鞅之法。”谓其失於刻也。
△《春秋口义》五卷
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戴岷隐在湖学,尝续之,不传。
△《春秋传》十卷、《权衡》十七卷、《意林》一卷、《说例》一卷。
集贤院学士清江刘敞原父撰。始为《权衡》以平三家之得失,然后集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某《传》用《公》、《谷》文体。《说例》凡四十九条。
△《春秋经社要义》六卷
龙图阁学士高邮孙觉莘老撰。觉从胡安定游,门弟子以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此殆其时所作也。
△《春秋经解》十五卷
孙觉撰。其自序言三家之说,《穀梁》最为精深,且以为本,杂取二传及诸儒之说,长者从之;其所未安,则以所闻於安定先生者断之。杨龟山为之后序。海陵周茂振跋云:先君传《春秋》於孙先生,尝书王荆公初欲释《春秋》以行於天下,而莘老之书已出,一见而忌之,自知不复能出其右,遂诋圣经而废之曰,此“断烂朝报”也,不列於学官,不用於贡举云。
△《春秋皇纲论》五卷、《明例隐括图》一卷
太常博士王哲撰。至和中人。《馆阁书目》有《通义》十二卷,未见。
△《春秋会义》二十六卷
乡贡进士江阳杜谔献可撰。自《三传》及啖、赵诸儒迄於孙氏经社,凡三十余家,集而系之,时述以己意。有任贯者为之序,嘉佑中人也。
△《春秋传》二卷
程颐撰。略举大义,不尽为说。襄、昭后尤略。序文崇宁二年所作,盖其晚年也。
△《左氏解》一卷
专辨左氏为六国时人,其明验十有一事。题王安石撰,实非也。
△《春秋邦典》二卷
唐既济潜亨撰。质肃之侄,自号真淡翁,与其子矜问答而为此书。邹道卿为之序。
△《左氏鼓吹》一卷
彭门吴元绪撰。
△《春秋集传》十二卷
苏辙撰。专本《左氏》,不得已乃取二传、啖、赵。盖以一时谈经者不复信史,或失事实故也。
△《春秋传》十二卷
刘绚质夫撰。二程门人,其师亟称之。所解明正简切。
△《春秋得法志例论》三十卷
蜀州晋原主簿遂宁冯正符信道撰。其父尧民希元为乡先生,正符三上礼部不第,教授梓、遂学十年,著此书及《诗》、《易》、《论语解》。蜀守何郯首以其《春秋论》上之。熙宁末,中丞邓绾为之,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王安石亦待之厚。其书首辨王鲁、素王之说,及杜预三体五例、何休三科九旨之怪妄穿凿。皆正论也。
△《春秋后传》二十卷、《补遗》一卷
陆佃撰。《补遗》者其子宰所作也。宰字元钧,游之父。
△《春秋列国诸臣传》五十一卷
贤良眉山王当子思撰。元佑中复制科,尝以苏轼荐,试六论首选,廷对切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