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4-四库杂史

1-三国遗事-明-僧一然-第45页

加南国。历穷其数。军入杨都。遂被乱兵。将加
刑戮。有大主将望见寺塔火烧。走赴救乏。了无火状。但见光在塔前被缚将杀。
既怪其异。即解而放之。斯临危达感如此也。光学通吴越。便欲观化周秦。开皇
九年来游帝宇。值佛法初会。摄论肇兴。奉佩文言。振绩。微绪。又驰慧解。宣
誉京皋。绩业既成。道东须继。本国远闻。上启频请。有敕厚加劳问。放归桑梓。
光往还累纪。老幼相欣。新罗王金氏面申虔敬仰若圣人。光性在虚闲。情多泛爱。
言常含笑。愠结不形。而笺表启书。往还国命。并出自胸襟。一隅倾奉。皆委以
治方。询之道化。事异锦衣。请同观国。乘机敷训。垂范于今。年齿既高。乘舆
入内。衣服药食。并王手自营。不许佐助。用希专福。其感敬为此类也。将终之
前。王亲执慰嘱累遗法。兼济民斯为说。征祥被于海曲。以彼建福五十八年少觉
不悆。经于七日遗诫清切。端坐终于所住皇隆寺中。春秋九十有九。即唐贞观四
年也(宜云十四年)当终之时。寺东北虚中音乐满空。异香充院。道俗悲庆。知其
灵感。遂葬于郊外。国给羽仪。葬具同于王礼。后有俗人儿胎死者。彼土谚云。
当于有福人墓埋之。种胤不绝。乃私瘗于坟侧。当日震。此胎尸掷于茔外。由此
不怀。敬者率崇仰焉。有弟子圆安。神忘机颖。性希历览。慕仰幽求。遂北趣九
都。东观不耐。又西燕魏。后展帝京。备通方俗。寻诸经论。跨轹大纲。洞清纤
旨。晚归心学。高轨光尘。初住京寺。以道素有闻。特进萧瑀奏请住于蓝田所造
津梁寺。四事供给无替六时矣。安尝叙光云。本国王染患。医治不损。请光入宫。
别省安置。夜别二时为说深法。受戒忏悔。王大信奉。一时初夜王见光首。金色
晃然有象。日轮随身而至。王后宫女同共观之。由是重发胜心。克留疾所。不久
遂差。光于辰韩马韩之间。盛通正法。每岁再讲。匠成后学。之资。并充营寺。
余惟衣钵而已(载达函)
又东京安逸户长贞孝家在古本殊异传载。圆光法师传曰。法师俗姓薛氏。王京人
也。初为僧学佛法。年三十岁思静居修道。独居三岐山。后四年有一比丘来。所
居不远。别作兰若。居二年。为人强猛。好修咒述。法师夜独坐诵经。忽有神声
呼其名。善哉善哉汝之修行。凡修者虽众。如法者稀有。今见邻有比丘。径修咒
术而无所得。喧声恼他。静念住处。碍我行路。每有去来。几发恶心。法师为我
语告。而使移迁。若久住者。恐我忽作罪业。明日法师往而告曰。吾于昨夜有听
神言。比丘可移别处。不然应有余殃。比丘对曰。至行者为魔所眩。法师何忧狐
鬼之言乎。其夜神又来曰。向我告事。比丘有何答乎。法师恐神瞋怒而对曰。终
未了说。若强语者。何敢不听。神曰。吾已具闻。法师何须补说。但可默然见我
所为。遂辞而去。夜中有声如雷震。明日视之。山颓填比丘所在兰若。神亦来曰。
师见如何。法师对曰。见甚惊惧。神曰。我岁几于三千年。神术最壮。此是小事。
何足为惊。但复将来之事。无所不知。天下之事。无所不达。今思法师唯居此处。
虽有自利之行。而无利他之功。现在不扬高名。未来不取胜果。盍采佛法于中国。
导群迷于东海。对曰。学道中国。是本所愿。海陆迥阻。不能自通而已。神祥诱
归中国所行之计。法师依其言归中国。留十一年。博通三藏。兼学儒术。真平王
二十二年庚申(三国史云。明年辛酉来)。师将理策东还。乃随中国朝聘使还国。
法师欲谢神。至前住三岐山寺。夜中神亦来呼其名曰。海陆途间。往还如何。对
曰。蒙神鸿恩。平安到讫。神曰。吾亦授戒于神。仍结生生相济之约。又请曰。
神之真容可得见耶。神曰。法师若欲见我形。平旦可望东天之际。法师明日望之。
有大臂贯云接于天际。其夜神亦来曰。法师见我臂耶。对曰。见已甚奇绝异。因
此俗号臂长山。神曰。虽有此身。不免无常之害。故吾无月日舍身其岭。法师来
送长逝之魂。待约曰往看。有一老狐黑如枈。但吸吸无息。俄然而死。法师始自
中国来。本朝君臣敬重为师。常讲大乘经典。此时高丽百济常侵边鄙。王甚患之。
欲请兵于隋(宜作唐)请法师作乞兵表。皇帝见以三十万兵亲征高丽。自此知法师
旁通儒术也。享年八十四入寂。葬明活城西。又三国史列传云。贤士贵山者沙梁
部人也。与同里帚项为友。二人相谓曰。我等期与士君子游。而不先正心持身。
则恐不免于招辱。盍问道于贤者之侧乎。时闻圆光法师入隋回。寓止嘉瑟岬(或
作加西。又嘉栖。皆方言也。岬俗云古尸。故或云古尸寺。言岬寺也。今云门寺
东九千步许有加西岘。或云嘉瑟岘。岘之北洞有寺基是也)二人诣门进告昌。俗
士颛蒙无所知识。愿赐一言以为终身之诫。光曰。佛教有菩萨戒其别有十。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