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平兴国七年壬午。
有释成梵。始来住寺。敞万日弥陀道场。精懃五十余年。屡有殊祥。时玄风信士
二十余人岁结社。拾香木纳寺。每入山采香。剪折淘洗。摊置箔上。其木至夜放
光如烛。由是郡人项施其香。徒以得光之岁为贺。乃二圣之灵感。或岳神攸助也。
神名静圣天王。尝于迦叶佛时受佛瞩。有本誓。待山中一千人出世。转受余报。
今山中尝记九圣遗事。则未详。曰。观机。道成。搬师。[打-丁+牒]师。道义
(有柏岩基)子阳。成梵。今勿女。白牛师。赞曰
相过蹯月弄云泉 二老风流几百年
满壑烟霞余古木 低昂寒影尚如迎
搬音般。乡云雨木。[打-丁+牒]音牒。乡云加乙木。此二师久隐岩丛。不交人世。
皆编木叶为衣。以度寒暑。掩湿遮羞而已。因以为号。尝闻枫岳亦有斯名。乃知
古之隐伦之士。例多逸韵如此。但难为蹈袭。子尝寓包山。有记二师之遗美。今
并录之
紫茅黄精[祝/土]肚皮 蔽衣木叶非蚕机
寒松飕飕石荦确 日暮林下樵苏归
夜深披向月明坐 一半飒飒随风飞
败蒲横卧于憨眠 梦魂不到红尘羁
云游逝兮二庵墟 山鹿恣登人迹稀
永才遇贼
释永才性滑稽。不累于物。善乡歌。暮岁将隐于南岳。至大岘岭。遇贼六十余人。
将加害。才临刃无惧色。怡然当之。贼怪而问其名。曰永才。贼素闻其名。乃命
□□□作歌。其辞曰
自矣心米 貌史毛达只将来吞隐日远鸟逸□过出知遣 今吞薮未去遣省如 但非
乎隐焉破□主次弗□史内于都还于尸朗也 此兵物叱沙过乎好尸曰沙也内乎吞尼
阿耶 唯只伊吾音之叱恨隐[泳-永+善]陵隐安支尚宅都乎隐以多
贼感其意。赠之绫二端。才笑而前谢曰。知财贿之为地狱根本。将避于穷山以饯
一生。何敢受焉。乃投之地。贼又感其言。皆释釰投戈。落发为徒。同隐智异。
不复蹈世。才年仅九十矣。在元圣大王之世。赞曰
策杖归山意转深 绮纨珠玉岂治心
绿林君子休相赠 地狱无根只寸金
勿稽子
第十奈解王即位十七年壬辰。保罗国。古自国(今固城)史勿国(今泗州)等八国。
并力来侵边境。王命太子奈音将军一伐等率兵拒之。八国皆降。时勿稽子军功第
一。然为太子所嫌。不赏其功。或谓勿稽曰。此战之功唯子而已。而赏不及子。
太子之嫌君其怨乎。稽曰。国君在上。何怨人臣。或曰。然则奏闻于王幸矣。稽
曰。伐功争命。扬已掩人。志士之所不为也。励之待时而已。十年乙未。骨浦国
(今合浦也)等三国王各率兵来攻竭火(疑屈弗也。今蔚州)王亲率御之。三国皆败。
稽所获数十级。而人不言稽之功。稽谓其妻曰。吾闻仕君之道。见危致命。临难
忘身。仗于节义。不顾死生。之谓忠也。夫保罗(疑发罗今罗州)竭火之役。诚是
国之难。君之危。而吾未曾有忘身致命之勇。此乃不忠甚也。既以不忠而仕君。
累及于先人。可谓孝乎。既失忠孝。何颜复游朝市之中乎。乃被发荷琴入师彘山
(未详)悲竹树之性病。寄托作歌。拟溪涧之咽响。扣琴制曲。隐居不复现世
迎如师
实际寺释迎如。未详族氏。德行双高。景德王将邀致供养。遣使征之。如诣内斋
罢。将还。王遣使陪送至寺。入门即隐。不知所在。使来奏。王异之。追封国师。
后亦不复现世。至今称曰国师房
布川山 五比丘 景德王代
歃良州东北二十许里有布山川。石窟奇秀。宛如人斫。有五比丘。未详名氏。来
寓而念弥陀求西方几十年。忽有圣众自西来迎。于是五比丘各坐莲台。乘空而逝。
至通度寺门外留连。而天乐间奏。寺僧出观。五比丘为说无常苦空之理。蜕弃遗
骸。放大光明。向西而去。其捐舍处。寺僧起亭榭。名置楼。至今存焉
念佛师
南山东麓有避里村。村有寺。因名避里寺。寺有异僧。不言名氏。常念弥陀。声
闻于城中。三百六十坊。十七万户。无不闻声。声无高下。琅琅一样。以此异之。
莫不致敬。皆以念佛师为名。死后泥塑真仪。安于敏藏寺中。其本住避里寺。改
名念佛寺。寺旁亦有寺名让避。因村得名
孝善第九
真定师孝善双美
法师真定罗人也。白衣时隶名卒伍。而家贫不娶。部役之余。佣作受粟。以养孀
母。家中计产。唯折脚一铛而已。一日有僧到门。求化营寺铁物。母以铛施之。
既而定从外归。母告之故。且虞子意何如尔。定喜现于色曰。施于佛事。何幸如
之。虽无铛又何患。乃以瓦盆为釜。熟食而养之。尝在行伍间。闻人说义湘法师
在太伯山说法利人。即有向慕之志。告于母曰。毕孝之后。当投于湘法师。落发
学道矣。母曰。佛法难遇。人生大速。乃曰毕孝。不亦晚乎。曷若趁予不死。以